獻詩國慶(四首)
作者:余米
一、我給祖國唱首歌
——獻給此刻的中國
我要給我的祖國唱一首歌!
以雷霆烈焰里昂起的高傲頭顱,
以黃河的咆哮,長江的狂瀾,長城的骨骼
一起擂鼓敲鑼。
用壺口瀑布的驟然噴薄,
像銅號吹出萬鈞雷火;
就以三峽弧光高懸,
似提琴弦弓拉出千秋煙波;
長城青磚的疊響,如同鼓點,
聲聲揚起號角——
為我,為十四億不屈的脊梁
一同組合。
我要給我的祖國唱一首歌!
要唱——
一條龍的軀體怎樣從五千年的黃土地
一寸寸、一丈丈,撐開天幕。
唱禮儀之邦的揖讓,
在鐘鼎竹簡里凝成不凋的青銅蓮朵;
唱指南針的磁針,
為大海校正方向,讓風暴低頭折服;
唱火藥替黎明炸醒黑暗,
把人類光明的種子傳播;
唱一張紙把世界的語言鋪展成冊,
讓夢想比大雁飛得更高,
把人類的文明直接寫進云閣。
我要給我的祖國唱一首歌!
還有——
八國聯軍鐵蹄踏碎紫禁城的玉磚,
卻踏不過鑄在國鼎上的“自強不息”,
唱這四個字,比鐵更硬,比山更巍峨。
花園口的濁浪沒淹滅燧人氏的火苗,
它在延安窯洞一盞煤油燈里閃爍,
唱在勝利之日突然燎原——
燃成漫天赤霞,照徹山河。
南京的月色曾被倭刀挑破,
可挑不開黃河大合唱的喉嚨——
唱噴涌出的是鐵與血的浩歌。
鴨綠江的風雪,
凍不僵志愿軍的怒吼——
唱回蕩的是雪野,震懾的是敵魔。
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埋進最深的溝壑,
唱昂起的頭——讓血與淚
在自己的國度里淬煉成不落的星火。
我要給我的祖國唱一首歌!
更要唱——
外來的圖紙被撕成粉末,
封鎖像鐵鏈,
卻鎖不住蘑菇云升騰在戈壁的輪廓。
卡壓似高墻,
仍困不住“東方紅”衛星的軌跡——
穿透宇宙的不夜長河。
唱我們像長城,
把每一塊磚的疼痛,砌成東方的體魄;
唱我們像太行,
把巖層的沉默,爆發成山的氣魄。
此刻,我必須向祖國唱一首歌!
復興號劈開萬里風沙,
如古劍出鞘,劍氣縱橫大漠;
北斗重新標定,與銀河同一星座;
5G光纖把《詩經》歌詠的蘆葦,
與霓虹同織成一線,互不割舍。
“一帶一路”的駝鈴與汽笛
在帆影與海面間共譜長歌;
進博會將世界甘苦醞釀成
“和而不同”的初衷,
初心,是華夏跳動的脈搏。
今天,我一定要為祖國唱一首歌!
邀請所有山岳跟隨和唱,千嶺齊聲歡樂;
要請南海掀起回聲,萬頃浪花附和。
唱日新月異里走向輝煌的中國,
在東方的天幕下更顯氣勢磅礴!
二、走遍世界,最愛是故鄉
我見過殘破的羅馬斗獸場,
卻更愛長城蜿蜒的脊梁;
一方青磚,
疊起兩千年不屈的剛強。
我仰望希臘衛城的斷廊,
卻更愛故宮高高的檐墻;
一片琉璃,
閃耀日月同輝的光芒。
我凝視巴黎圣母院的彩窗,
卻更愛曲阜孔廟的杏壇;
一縷斜陽,
把兩千五百年的書卷鍍成金黃。
我流連泰姬陵的冷霜,
卻更愛樓蘭古城的沙浪;
一粒塵砂,
回蕩絲路駝鈴的悠揚。
我佩服盧浮宮的名畫琳瑯,
卻更愛敦煌壁畫的飛天長廊;
一抹朱砂,
暈染出跨越千年的史書圖案。
我驚嘆瑪雅金字塔的謎章,
卻更愛《天工開物》的墨香;
一札竹簡,
寫下古代百科的輝煌。
我遠眺阿爾卑斯的雪崗,
卻更愛昆侖萬仞的蒼茫;
一把雪粒,
堆成祖國山川的雄壯。
我泛舟威尼斯的水巷,
卻更愛蘇州河上的櫓槳;
一聲欸乃,
搖碎煙雨里黛瓦的倒影悠長。
我靜聽貝多芬《歡樂》的交響,
卻更愛古琴《流水》的聲浪;
一張七弦,
彈出伯牙子期(注)知音的情長。
我恭聽牛頓蘋果的叩響,
卻更愛張衡地動儀的想象;
一枚銅丸,
彈出來自大地深處的力量。
我聆聽恒河沐浴的梵唱,
卻更愛黃河奔騰的怒浪;
一滴水珠,
奔涌出中華民族精神的浩蕩。
我去過世界許多地方,
卻更愛身處的這片故鄉;
萬千風景的注腳,
終抵不過華夏文明的輝煌。
走遍世界,我仍說:
“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愛這山河,我愛這歷史源遠流長,
愛得深沉,愛得徹底,愛得理直氣壯!
注:“伯牙子期”是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典故,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相互理解,尤其是知音難覓的珍貴情感。
三、歲月無痕,四季有聲
——我把每一次心跳寫進祖國的季節
春思
一滴水在檐角醒來,
沿著瓦溝琴鍵滑下江南。
柳絲把晨霧紡成輕紗,
覆蓋石橋、桃花與河岸。
我是襁褓中的嬰兒,
聽流水把童謠輕唱——
那聲音像母親溫柔的手,
拍著我睡進三月春陽。
夏想
風翻開草原,綠浪層層蕩漾,
遠方馬群把奔跑寫成詩章。
我在篝火旁攤開掌心,
把怦然心跳貼上風的翅膀。
讓它替我抵達更遠邊關,
我要把邊疆夜空擦得更亮——
所有星火舉光齊聲宣誓:
“祖國,我心永遠朝向您的胸膛”。
秋潤
雁翅剪開云層,剪出金色陽光,
像遲到信箋,落在稻浪上。
我彎腰拾穗,指尖沾滿薄霜,
嗅到泥土深處回贈的幽香。
原來所有成熟的低首,
是大地寫給天空的答案——
我捧一把稻谷捂在胸口,
說:您看,每一粒都金黃燦爛!
冬藏
雪落無聲,萬物歸于安祥,
所有思想在覆蓋中悄悄封藏。
我把腳步輕放,不想驚動
正在冰凌里做夢的白楊。
懷里揣著整座山的韻腳,
等來年春天再打開喉嗓——
與萬樹梨花一齊誦讀:
“山河無恙,歲月情長。”
四季
四季是一軸緩緩舒展的長卷,
我不過是一丁點遲疑的墨點。
每當回首張望,總有一條河——
將粼粼波光,一路唱到腳邊。
我懂得,那是你反復琢磨
一輪輪永不消停的幸福光圈。
四、一粒沙的獨白
風把我揚起,又倏然拋下,
獨自跋涉在萬里荒涼;
一粒無名的沙,
被塵界遺忘、流放。
忽被一只巨斗捧起,
與萬千弟兄一同裝艙;
躺進呼嘯列車,
隨起伏貨輪遠航。
于是,攪拌機里相擁,
在鋼筋肋梁間鏗鏘;
我們躺進大廈脊骨,
于晨曦中沐浴霞光。
沉進橋墩胸腔,
諦聽列車把樂章奏響;
長堤胸前列陣,
令萬頃巨浪俯首退讓。
潛入海底隧道,
用身軀堵住暗潮的破防;
嵌進國防堡壘,
用赤忱澆筑海疆。
一粒沙,縱然渺小,
億萬個“我”并肩成墻;
便能叫風浪噤聲、退卻,
將“團結”刻成永恒徽章。
作者簡介:余米,曾任職《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子報,現任廣東省文化藝術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華人頭條》廣東頻道執行總裁。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家,大學課程教授,資深媒體人。在全國各地報刊、雜志、電臺發表、播放文學作品,代表作有《我們在地平線上等你》《三月,我是你的新郎》《今夜,我睡在月的故鄉》等,并被全國多家網絡平臺推送。出版有兒童詩集《小星星》,詩歌、小說、散文輯《春蕾集》,詩集《我從三月走過》《父親,是條流淌的河》,綜合類文學專輯《澎湃的風》等。多次獲得全國性獎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