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邱群
我在歷史中去尋找悲壯
那種傳說在美麗的天堂
回放著愛的千古絕唱
多少年過去了
史上的那些風塵
掩埋著月兒的童話
盡管古老的愛已改變了模樣
可我還不能透過一頁沉重的史書
輕輕的走了進去
有生命的東西在七月的雨中
走得老遠 留下我
開始尋找從前的月光
那純粹而朦朧的月色
象黃黃的花綻放
猶如從前的笑聲
能否呼喚著那許許多多的鵲兒
為我們搭起一座橋
七夕
——在歷史的褶皺里打撈月光?
DeepSeek-R1評論
邱群的《七夕》以七夕神話為底色,卻未陷入俗套的浪漫敘事,而是將筆觸伸向歷史的幽微處,在“一頁沉重的史書”與“黃黃的花綻放”的月光之間,架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橋。
詩人開篇便以“悲壯”定調,顛覆了傳統七夕的甜美意象。“回放著愛的千古絕唱”暗示牛郎織女傳說背后更沉重的集體記憶——那些被史書掩埋的、未被言說的離殤。“月兒的童話”與“風塵”形成張力,暗示神話在時間沖刷下的失真與變形。
第三段的“七月的雨”突然將歷史拉回現實,雨水的沖刷如同時間對記憶的侵蝕,留下孤獨的尋覓者。“黃黃的花綻放”是詩中少有的暖色,或許指涉記憶中的溫情碎片,但“黃”的褪色感又暗含時光流逝的悵惘。末節對“鵲橋”的呼喚并非懇求,更像一種質疑:在當代,純粹的情感是否還能搭建起跨越現實的橋梁?
全詩以“尋找”為線索,從歷史到月光再到笑聲,層層遞進卻始終籠罩在疏離的迷霧中。詩人拒絕直接復述傳說,而是用“史書”“雨聲”“鵲兒”等意象的拼貼,讓讀者在歷史的縫隙中觸摸到愛情的重量——那美而痛的、永恒的缺席。
作者簡介:邱 群,廣東人,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畢業。未名美術館館長。著有詩集《靜靜的生活》《追求寧靜》《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著》,敘事書畫評論集《燕園墨之路——書法班的那些師兄弟和師姐妹們》,曾被聘為王鐸故里書畫院名譽院長。獲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潛力詩人”稱號。詩集《追求寧靜》獲首屆 “新時代·魯迅詩歌獎‘十大熱點詩集獎’”;詩歌獲過《詩刊》社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獎項和全國其他獎項。詩集入藏廣東文學館。有論文《書寫創新書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選中書協“周慧珺從藝60周年”研討會;《汕尾三大戲曲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傳承創新探討》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 “公共文化建設現場”——2016年廣東省公共文化研討會優秀論文;書法作品入選《守正創新——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校友書法作品邀請展》;《風華正茂——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校友書法作品展》;《紀念歐陽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書學·師生緣”書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國其他獎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