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10日,中國詩歌萬里行走進四川遂寧市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舉行了創作基地揭牌儀式。蓬溪縣委宣傳部長鄧正強、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中國詩歌萬里行秘書長祁人共同為“中國·拱市村創作基地”揭牌。
拱市村在四川當地很有名氣,先后獲得了生態文明村、市級文明村、省級環境優美示范村等榮譽。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是一個典型人物,當過兵、下過海,將自己創業收入的一千多萬元全數捐給村里,用于修路建房等建設。8年來,蔣乙嘉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低于2000元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著名的富裕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
萬里行采風團由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常務副主任葉延濱、秘書長祁人以及詩人李犁、洪燭、周占林、趙智(冰峰)、楊志學、北塔、李自國、王博生、梁建國、劉燕、唐詩、楊俊富等組成,詩人們對于一個脫貧致富的鄉村,通過采風活動,用詩歌記實大美遂寧、詩畫蓬溪斑斕鄉村的嬗變歷程,為強國夢留下詩篇。
出生于自貢榮縣的詩人祁人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他告訴記者,這是首次將全國性詩歌創作基地落戶村一級組織。在祁人的設計中,依靠創作基地這一平臺,除了經常性的采風活動之外,還將邀請國內較有影響力的詩人常駐拱市村,用詩歌的形式,記錄四川西部一個小山村的小康之路。
詩人洪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眼前的拱市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不僅有漂亮的住房、通暢的道路和農業產業支撐等硬實力,還有詩歌、書畫、群眾文娛等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他在即興而成的一首小詩中寫道:“我看見那么多鮮花,都是笑臉,我看見那么多笑臉,都是鮮花……”
作家網總編、中國微小說與微電影創作聯盟常務副主席冰峰(趙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形態的巨大變革,農村人為了改變生存境遇,幾乎都去城市打工去了。村莊的凋敝、衰敗,甚至消亡已經成為常態。在拱市村,我們看到了勃勃生機和欣欣向榮的景象,看到了中國農村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作家,我們有責任拿起我們的筆將這里發生的一切宣傳出去,讓拱市村成為中國農村發展的模板、典型、典范。
讓土地充滿希望,讓鮮花開滿村莊。這是拱市村見得最多的標語。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接受采訪時說,經過返鄉8年多時間的奮斗,原本落后閉塞的拱市村變成了現在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他的目標是——“要讓鄉親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生活。”

授牌儀式后合影留念

蓬溪縣委宣傳部長鄧正強、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中國詩歌萬里行秘書長祁人共同為“中國·拱市村創作基地”揭牌。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采風作家介紹情況

祁人向詩人劉燕頒發“中國·拱市村創作基地”主任聘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葉延濱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祁人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趙智(冰峰)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洪燭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周占林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李犁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拱市村“第一書記”蔣乙嘉向王博生頒發榮譽村民證書

冰峰(趙智)、李志國、洪燭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