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上午,“詩歌與城市沙龍暨北京建筑大學精神文化體系研討會”在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臻園教授沙龍室舉行。北塔(徐偉鋒)、冰峰(趙智)等詩人和作家以及北京建筑大學相關部門和學院教師參加了研討會。學校黨委宣傳部(統戰部)部長孫冬梅向與會的老師和嘉賓表達了感謝和敬意。學校人事處處長陳紅兵向與會民主黨派無黨派老師通報了學校“三定”工作情況。研討會由云水音(賈榮香)主持。
研討會在來賓參觀感知北京建筑大學校園景觀的贊嘆聲中開始。研討會圍繞“詩歌與城市”深度展開。北塔、冰峰、王銳英、云水音分別作了主題發言。北塔談到現代城市文明與自然地分離,他認為對城市的認知存在一種道德偏見。冰峰強調城市與詩歌對立于鄉村與詩歌而存在,是離開土地的情感抒發。他談到今天詩歌創新面臨的困境,并強調口語詩也非常需要詩人的功力。王銳英認為人類經歷了古典城市發展到現代城市,回歸已然不易,站在回不去的路上,詩人的使命是什么?他提出,古詩是品,現代詩是在喊,并提出“建筑文化的非文本閱讀概念”。云水音從三個方面論述中西城市設計文化的詩意,她認為城市詩歌只是城市設計文化詩意的一部分,城市設計師是否有足夠的詩意使建筑和城市詩意地結合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民眾是否有足夠的詩意素養監督與欣賞同樣不可忽視。
主旨發言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詩人阿B(畢翼)認為建筑應該有文化闡述;詩人王博生認為每個時代的詩人都應該留下屬于自己時代的足跡;詩人王妍丁認為改變建筑千篇一律的現狀,建筑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武眉凌認為建筑應該能引發可聯想性并體現地方文化;出版編輯張迎輝認為詩歌不論年代和流派,都應體現詩歌的美;詩人王晶媛認為現代文明體現出僵硬、冷漠,增加其柔度和溫度是詩人的任務。秦紅嶺認為,現代城市缺少了古代城市的詩意,應該找尋文化根源并進行文化闡釋,她強調日常建筑不可和藝術建筑混為一談。張慶春認為人類不僅應對過去和未來充滿善意,對現在也應有足夠的耐心,他強調建筑首先應有雄壯之美。陳靖遠認為在城市設計方面應注重完善公共政策,強調不應被技術所控制。常宗耀認為,城市應該是詩的表達,建筑不能沒有詩意,應值得品味。劉猛以長安街二次改造為例提出城市設計要體現人文關懷精神。與會人員圍繞北建大精神文化建設方面也紛紛進行發言交流。
研討會中,詩人武眉凌向圖書館捐贈著作《中國城市散文集》與《云南城市散文集》。此外,詩人屈金星從哈爾濱發來了詩作。
最后,研討會在大家的激情朗誦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