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原中央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司法部黨組成員韓亨林,書法家、北京市委原副秘書長李福祥,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宏向獲得一等獎的同學頒獎。
作家網消息 張云霞報道 2017年8月27日,第七屆全國高校文學作品征集、評獎、出版活動頒獎儀式在北京草原文化部落舉行。活動由作家網、包商銀行、現代出版社主辦。來自全國各高校的獲獎作者、評委及相關領導和媒體記者近200人參加了活動。頒獎儀式由征文活動總策劃、組委會主任、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和著名詩人瀟瀟主持。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原主編葉延濱宣讀一等獎獲獎名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原中央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司法部黨組成員韓亨林,書法家、北京市委原副秘書長李福祥,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宏向獲得一等獎的同學頒獎。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副主任、《作家通訊》主編馮秋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海春,《解放軍文藝》主編姜念光,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主任田水泉,中央新影集團微電影中心主任鄭子,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牛亮,《小說選刊》原主編杜衛東,《中國作家》副主編程紹武,《中國作家》編輯部主任方文,《北京文學》副主編師力斌,現代出版社策劃總監龐儉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解放軍出版社原政治部主任梁粱,《詩刊》主編助理劉立云,《人民日報》文藝部副刊主編張健,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楚水,中國文聯出版社詩歌分社社長洪燭,《作家報》總編張富英,北京云谷科技集團高級顧問余杰,黑龍江肇東市文化新聞廣電局局長陳泰灸及包商銀行品牌處處長劉穎,作家網總編室主任安琪、圖書出版部主任張大群、網絡部主任劉不偉、新聞部主任趙俊義等嘉賓上臺頒獎或宣讀獲獎名單。
頒獎會現場
全國高校文學作品征集、評獎、出版活動的主題是“十年文化戰略工程,打造高校文學巨史”。第七屆全國高校征文評獎活動共評出117位獲獎作者。首都師范大學喻武的詩歌《尋人啟事》、華南師范大學黃婉婷的散文《檐下客》、北京師范大學崔君的小說《金剛》等3名同學的作品獲一等獎。洛陽師范學院張元的詩歌《時間的秘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易曉倩的詩歌《來不及了》、中央民族大學陳鈺鵬的詩歌《緬因山》、暨南大學李析容的散文《父親的河流》、江蘇淮陰師范學院董玥的散文《臺灣筆記》、中山大學黃宇的散文《雷腔》、吉林大學黃臨池的小說《青鳥西去兮》、北京師范大學王文的小說《無我》、延安大學羅淇的小說《火山》 等9名同學的作品獲二等獎。福州大學的鄭一建、暨南大學的葉由疆、北京師范大學的吳雨倫、重慶大學的左手、華南師范大學的黃燕花、山東省濟寧學院的刀刀、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劉小笨、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的陶玉帥、安徽省池州學院的馬晨薇、溫州大學的曹瑞冬、海南大學的耕筆、武漢大學的索耳、西南大學的魯靜、河南大學的聶朦、云南大學的程名科等15名同學的作品獲得三等獎。湖南大學的高璨等90名同學的作品獲優秀獎。
活動總策劃、組委會主任、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主持會議
征文活動總策劃、組委會主任、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首先介紹了征文評獎情況。他說,中國高校文學作品征集、評獎、出版活動于2010年9月18日啟動以來,累計收到來稿35多萬篇,已經編輯出版《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28卷。這套書除了各大書店、網店銷售外,我們還分別向國家圖書館和全國各高校圖書室、文學社團進行了捐贈。他說,縱觀當今之文壇,可謂獎項林立,旗號紛爭,但仔細看去,這些文學獎項,關注的大多是已經成名或即將成名的作家。至于躲在校園里萌發文學青夢的學生,則與這些獎項毫無關系。而我們這個獎就是要讓那些剛剛萌動寫作熱情的同學獲得收益,發表作品,拿到獎金,走上文學舞臺。我們的獎金雖然不高,但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所以說,我們所舉辦的高校文學征文活動,不是為有名的作家錦上添花,而是為那些剛剛起步的、還不能獨立行走的文學孩子們送去一份力量,一份關懷,一份鼓勵。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宣讀一等獎獲獎名單
在談到評獎時,趙智說,這些年,我們不斷會聽到詬病評獎的消息。什么“跑獎”呀,“評委徇私”呀,等等。我覺得這些都很正常,因為評獎捆綁了太多利益。獲一次國家級獎,除了名譽、名望的收獲之外,光省里、市里、縣里的獎金加起來就可以拿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在利益的捆綁之下,評獎能不變形、變味嗎?幾個國家級文學獎的參評作品,都是署名的、發表過的,作者名字無法隱藏或遮蓋。評委又是文學圈子里的人,對每位作家又很“熟悉”。這些額外的分量能不讓公正的天平失衡嗎?如此看來,許多國家級文學獎的評獎與其說是在評作品,還不如說是在評作者。這次高校征文則不然,學生相對單純而干凈,所寫作品幾乎都是處女作,是人生第一次交出的文學答卷。因此說,全國高校征文的獎,是一個公正、有分量的獎。絕對沒有任何水分,沒有任何摻雜使假之處。
部分頒獎嘉賓
趙智還說,高校評獎還倡導了一種社會風氣。現在的家長普遍認為,只有學習音樂、美術、影視、傳媒等熱門專業才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才有可能成為明星、大家,才有可能掙到大錢。文學是一條艱苦的、沒有前途的路。我們舉辦高校征文活動,就是要改變社會的這種看法,倡導一種新的風氣。那就是大學生寫文學作品,也可以發表,也可以拿獎金,也可以出名。
《解放軍文藝》主編姜念光、中央新影集團微電影中心主任鄭子、《中國作家》編輯部主任方文向獲得詩歌二等獎的獲獎作者頒獎
上臺領獎的同學也紛紛發表獲獎感言,他們從不同角度對當下文學現狀和自己的獲獎作品給予評價,并表達了對活動主辦單位的感激之情。
據悉,全國高校征文已經成功舉辦七屆,第八屆已經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