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作家網消息 9月24日下午,喜迎黨的十九大•四川省脫貧攻堅文學作品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協會會議廳舉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房方,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等領導出席并講話。會上,多名文藝評論家、作家、學者圍繞四川省脫貧攻堅文學作品進行了研討,并一致認為《高腔》《通江水暖》《山盟》質量很高,四川主動作為引導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對扶貧攻堅進行文藝創作在全國很有指導意義,走在了全國文學界的前列。

吉狄馬加發言
據悉,喜迎黨的十九大•四川省脫貧攻堅文學作品研討會由四川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辦,著名文藝評論家、作家、學者李準、雷達、白燁、范詠戈、李舫、賀紹俊、李建軍、劉慶邦、徐可、岳雯、李壯、蔣藍就四川省脫貧攻堅文學作品展開解讀研討。

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房方發言
會上,與會領導及著名評論家、作家、學者對四川省文學扶貧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對《高腔》《通江水暖》《山盟》3部作品從不同角度聚焦脫貧攻堅給予充分肯定。
吉狄馬加表示,四川省作家協會引導組織廣大作家秉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信念,以文學的形式記錄脫貧攻堅工作,用藝術的創造描繪脫貧攻堅事業,用滿腔的熱情歌頌脫貧攻堅人物,創作并推出了一批優秀的脫貧攻堅文學作品,獲得了廣泛關注和良好效果。
吉狄馬加說:“四川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充分認識和發揮‘文藝鑄魂,文化立人’的意義和作用,以文學的影響力助推精神扶貧,以文化的感召力服務脫貧攻堅,走在了全國文學界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文學力量、提供文化支撐的前列。”
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在會上表示:“四川作協緊緊圍繞全面記錄和充分展示我省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活動目標,鼓勵講述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塑造脫貧攻堅‘四川典型’,使之在巴蜀大地乃至全國廣為傳頌,鼓舞全省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積極創作記錄脫貧攻堅畫卷、書寫人民偉大創造的精品力作,以文學精品的影響力助推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理論家、評論家李準發言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理論家、評論家李準在會上表示:“四川的扶貧特別重要,四川的扶貧做好了,對全國有很大的帶動和啟示作用。而四川作家寫出的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從事實出發、下了功夫的,是用腳、用汗水寫出來的,很真實,我深受感動。”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發言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認為,“《高腔》有高度、有深度,這部作品我認為超出了扶貧范疇,對我很受啟發。扶貧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資助,也不是經濟上暫時獲得一些利益,扶貧從根本上說是指向人的,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增強人的自信,喚起人的生存意志。《高腔》對扶貧干部寫的很有特色,作者很善于寫場面,總而言之《高腔》是思想、藝術俱佳的中篇小說。”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認為,四川的作家有底氣、接地氣、揚正氣,對自己很有觸動。“李明春的《山盟》寫的也很有意思,對當下的生活故事,情感處理很好,故事把握到位。看了這些作品我得到的啟示是看事情不要只看到表象,農村不只是破敗的,也要看到農村的變化和新生活、新人物,看到的是光明、向上、溫暖的,而不是悲觀的、灰暗的。”
《文藝報》原總編,著名文學評論家范詠戈在會上發言表示,這次研討會很有意義,在脫貧攻堅上文學是可以有導向性的,是有指導意義的。四川作家協會非常敏感,引導作家把目光聚焦在脫貧攻堅上,寫出了很多好作品。《高腔》、《山盟》這兩部中篇小說確實在認真開掘生活,提煉出新的主,具有獨特文化扶貧視角,把紅色基金融入了當下敘事,作品整體質量很高。

研討會現場之一
對于報告文學《通江水暖》,范詠戈則認為這部作品兼具戲劇性和文學性,是將抓功、跑工、寫工三工合一的作品。“報告文學是跑出來的,看得出來作者費了很多心思,提煉主題很準確,我們可以通過這部作品了解了很多扶貧政策和成效,在謀篇布局上很好,在當前很有指導、導向意義。”
著名文學評論家賀紹俊表示:“《高腔》《山盟》2部作品對脫貧內容表現非常充分,內容不是一般化的敘述,是詩意化、審美化的敘述,營造出一種氣氛和氛圍,引領讀者朝著扶貧攻堅走,很有意義。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動作為,組織作家對脫貧攻堅進行創作很有特別的意義,對我們進行主旋律創作很有借鑒意義,我很欣賞這些作家的努力。”
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劉慶邦說:“作家有責任記錄這個時代,時間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細節賦予意義。我看到的這幾部作品都將視角對準了脫貧攻堅,提升了脫貧攻堅題材的質量,通過對人物的生動描寫,將作品生動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很有意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著名文學評論家李舫說:“四川作家和四川人是有血性的,這幾位作家有一個共同特點是有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懷,有更為寬廣的歷史性。這些作品不僅僅是一個扶貧文學,遠遠超出扶貧這樣一個范疇,很有意義。”

研討會現場之二
近年來,四川文學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書寫了一份份精彩紛呈的文學答卷。今年初,四川省作家協會精準聚焦脫貧攻堅,組織實施以“文學公益捐贈”“文學志愿服務”“文學精品扶貧”為內容的“萬千百十”文學扶貧活動,動員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講述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塑造脫貧攻堅“四川典型”,記錄脫貧攻堅四川偉大實踐,以文學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助推脫貧攻堅。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四川每年動員全省各級作協會員向貧困縣農家書屋簽名捐贈圖書10000冊以上。通過以捐贈書籍的形式拓展文化扶貧、智力扶貧,鼓勵貧困群眾自強自立、努力奮斗。每年動員1000名以上各級作協會員書寫脫貧攻堅,每年推出脫貧攻堅優秀文學作品100件以上。通過文學作品,廣泛深入地展示我省脫貧攻堅成果。
文學川軍一呼即應,集團沖鋒,以創作計劃下戰書,以精品力作傳捷報,在打贏脫貧攻堅的戰斗中爭建奇功,以新的思路打開新的局面,以新的作為塑造新的形象。馬平的中篇小說《高腔》(載《人民文學》雜志今年8期,《小說選刊》雜志今年9期轉載)、劉裕國和鄭赤鷹的長篇報告文學《通江水暖》(人民日報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李明春的中篇小說《山盟》(載《中國作家》雜志今年9期)等一批作品隨之脫穎而出,廣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