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豐碑——2017北京 ▪ 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在京舉辦
《好一朵茉莉花》
新四軍軍長陳毅元帥之子、此次宣傳活動組委會主任、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陳昊蘇發(fā)表感言
組委會主任陳昊蘇上臺為支持紅色文物保護的有關企業(yè)家和美術家頒發(fā)獎杯。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張云逸大將之孫張曉龍宣讀“北京鐵軍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成立的通告。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泰陽宣讀并講解了《倡議書》
著名書法家米南陽先生上臺為此次活動組委會物贈書法作品。
著名書法家米南陽先生上臺為此次活動組委會物贈書法作品。

作為承辦單位的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瑞萌說紅色文物保護是一種歷史的傳承,有幸參與其中,將不辱使命,與大家戮力同心,全力以赴把公益宣傳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
為紅色文物保護的感動人物
北京新四軍老戰(zhàn)士合唱團團長李曉津演出《常回大別山》
新四軍軍長陳毅元帥之子、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陳昊蘇和新四軍軍歌曲作者何士德之子何學東,陳昊蘇會長帶領、何學東指揮,奏唱《新四軍軍歌》。
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組委會合影
2017年11月4日下午,在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支持下,由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簡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紅色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委會、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新四軍紀念館主辦,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宣傳聯(lián)絡委員會和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永恒的豐碑—2017北京·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 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隆重舉行。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陳毅元帥之子、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陳昊蘇,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副主任劉曉連將軍,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蔡宜喬將軍,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之子、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鄧淮生,中國軍民融合促進會(籌)秘書長張紅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楊共樂,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米南陽,江蘇省文物局處長于新海,江蘇省鹽城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季德榮,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常務秘書長喬泰陽,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大將之孫、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張曉龍,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瑞萌,參加大會的還有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總會、各分會的有關領導和會員,有關新四軍紀念館領導以及熱心弘揚光榮傳統(tǒng)企業(yè)家和新聞媒體人士300多人。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暨新四軍成立80周年,又是我國第一部《文物保護法》頒布35周年。文物是歷史文明的載體,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為貫徹習總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等重要指示,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此次活動。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陳昊蘇發(fā)表活動感言,并朗誦創(chuàng)作的詩詞。
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組織九個團隊分赴華東、華中地區(qū)新四軍抗日征戰(zhàn)地,對各地新四軍紀念場館及紅色文物保護利用情況尋訪調研,發(fā)現(xiàn)一批致力于紅色文物保護的感動人物。經(jīng)此次活動組委會研究,確定左華、田亞如、劉景女 、莊印芳、李克申、胡大貴 、楊為林、顧平 、徐振理、黃一彬、黃甲敏、謝蓉 等12位為“保護紅色文物感動人物”,陳雷、陳德榮、陸大同、吳朝元、胡軍英、張燕、秦兆楨、葛存仁、馬定榮等9位同志獲提名表揚。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鄧淮生為他們頒發(fā)獎杯。獲獎代表發(fā)表了獲獎感言。
胡大貴、傅建橋、羅文田、劉智、蔡金霖、劉忠、鐘天雪等7位同志為“為保護紅色文物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yè)家,由承辦單位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瑞萌上臺為獲獎企業(yè)家物贈送書畫作品。著名書法家米南陽先生上臺為此次活動組委會物贈書法作品。組委會主任陳昊蘇上臺為支持紅色文物保護的有關企業(yè)家和美術家頒發(fā)獎杯。
新四軍紀念館館長孫為祥介紹了紀念館致力于紅色文物收集、保護、利用等情況。江蘇徐州《運河支隊紀念館》創(chuàng)建人、館長胡大貴帶來紀念館簡介的視頻,并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張云逸大將之孫張曉龍宣讀“北京鐵軍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成立的通告。
為適應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tǒng)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有效開展新四軍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決定成立特設機構——“北京鐵軍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文化中心”,)。
一、文化中心的職責
在研究會領導下,承擔著謀劃、聯(lián)絡、組織、協(xié)助的職責;遵循研究會宗旨,聯(lián)絡社會力量,運用社會資源,搭建多種平臺,凝聚各方人才,籌集資金支持,擴大宣傳陣地,保障持續(xù)發(fā)展,充分發(fā)揮特殊作用。
二、文化中心的運作方式
文化中心實行理事會組織領導、工作機構指導協(xié)調的運行模式。堅持與國家有關部門主渠道和文化市場接軌,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堅持任務牽引、項目帶動、公益奉獻、服務社會的原則。在運作中采取項目負責制,加強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加大新四軍文化藝術的傳播力度。
三、文化中心的領導機構
文化中心的領導機構是理事會。在開展有關工作的實踐中逐步聯(lián)絡發(fā)展有關單位和人士組成理事會。在理事會成立前,由“北京鐵軍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工作委員會”負責領導工作,成員組成如下:
主任 陳昊蘇,常務副主任 鄧淮生、喬泰陽,副主任 任全勝、張光東、劉華蘇,秘書長 胡繼軍。
大會發(fā)起在全國開展保護紅色文物宣傳活動的《倡議書》。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泰陽宣讀并講解了《倡議書》,《倡議書》指出在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好形勢下,我們舉辦了首屆“永恒的豐碑-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通過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等重要指示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大家對紅色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自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加強烈的愿望。為此,我們就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紅色文物保護公益行動,發(fā)出倡議如下:
一、傳播“紅色文物保護人人有責”的社會理念,甘當紅色文物保護的推動者。
紅色文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革命戰(zhàn)爭產(chǎn)生、留存至今的物質遺存,是黨史、軍史的見證和寫照;承載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生動的教科書,也是我們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家園。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史實的印記,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都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重要的教育作用。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紅色文物,影響和帶動其他人自覺保護紅色文物。我們倡議運用多種方式廣泛傳播“保護紅色文物人人有責”的理念,增進全民的思想認同,形成共識,形成社會風氣,形成每個人的自覺行為。
二、營造依法保護紅色文物的社會氛圍,甘當紅色文物的守衛(wèi)者。
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確“文物受國家保護”,“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我們倡議深入宣傳依法保護的重要意義,自覺保護紅色文物,杜絕損壞紅色文物的犯法行為,扭轉對紅色文物保護漠視、乏力的現(xiàn)象。要大力宣揚并表彰在紅色文物保護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學習交流,共同提高。
三、認清紅色文物保護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甘當紅色文物保護的志愿者。
紅色文物與其他文物一樣,由于年代久遠,有的自然損害嚴重,有的缺乏保護條件和技術,有的受到利益驅使被破壞。紅色文物是不可替代的,有些是稀缺的,而其重要歷史價值和特殊教育功能又是其他文物不可比的。我們倡議有關單位和熱心人士在宣傳重要意義的同時正視存在困難和問題,從思想觀念、制度規(guī)范、工作措施、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上,多管齊下全面治理。要動員全社會的志愿者為紅色文物保護貢獻力量,多做善舉,齊心協(xié)力,共同做好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四、發(fā)揮紅色文物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甘當紅色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實踐者。
紅色文物的重要價值和特殊功能在于對人們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的教育、啟迪和升華。保護的目的在于利用,利用好就能促進保護。我們倡議通過挖掘、收集、整理、展陳,使人們能見到、知曉紅色文物,感受到紅色文物特有的魅力,自覺肩負保護的責任。要想方設法,開拓進取,綜合利用紅色文物,開展紅色旅游,使“紅點”更紅,“紅景”更美;組織“看文物、講故事”活動,使文物記載的史實和事跡家喻戶曉;研究文物蘊含的文化,搞好文藝創(chuàng)作;健全紅色文物管理資料庫,改進搜尋和查閱工作;有條件的還可建立主題公園和教育基地,打造新品牌新動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
著名詩人黎晶專程赴安徽金寨老區(qū)采風,創(chuàng)作詩歌《血魂 永不塵封》,并在大會上親自朗誦。北京新四軍老戰(zhàn)士合唱團的老戰(zhàn)士們演出了小合唱《黃橋燒餅歌》,合唱團演出了大合唱《新四軍軍歌》、《天下鄉(xiāng)親》,合唱團團長李曉津演唱了《常回大別山》。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朗誦了方志敏烈士遺作《可愛的中國》等,“小飯桌”小學生演出隊也表演了精彩的目。
特邀嘉賓及有關領導上臺,共同推動“永恒的豐碑--2017.北京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啟動器,宣布此項活動將在全國廣泛開展。
活動最后,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泰陽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感謝積極參與活動的企業(yè)家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此公益活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于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作為承辦單位的北京澎博瑞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瑞萌接受采訪時坦言,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紅色文物保護是一種歷史的傳承,有幸參與其中,將不辱使命,與大家戮力同心,全力以赴把公益宣傳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