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23日上午,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在青海省互助縣隆重舉行。頒獎典禮由青海省作家協會、國際漢語詩歌協會主辦,由作家網、中詩網、青海省企業聯合會、《青海湖》雜志社等單位協辦,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承辦。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評選活動本屆評獎自2018年3月開始,至5月底評選出所有獎項,通過組委會、評委會的精心組織,全國各地詩人積極參與,本屆參與詩人數量和地域分布及社會關注度都遠超上屆。征稿期間,評委會征集到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德國、美國和日本的詩歌作品(含詩集、長詩、組詩)共291部。經過最終的評選,五位詩人和理論評論家獲獎,分別是:吳思敬獲得特別榮譽獎,張清華獲得理論批評獎,宋琳詩集《口信》、阿信詩集《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陸健詩集《一位美輪美奐的小詩人之歌》獲得詩歌創作獎。

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由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卓女士主持。吳思敬、燎原、耿占春、張清華、譚五昌、宋琳、陸健、阿信、莊偉杰、彭驚宇、譚克修、李南、高旭旺、唐成茂、冰峰、金石開、雁西、古馬、人鄰、晏杰雄、大槍、王夫剛、林秀美、施曉宇、龍潛、查曙明、程國光、汪光平、江中國、娜仁琪琪格、梅依然、海煙、馬平川、李生濱、如風、賀林蟬、吉祥女巫、曹誰等來自北京及外省的詩評家、詩人,以及肖黛、楊廷成、劉曉林、邢永貴、王永昌、南廣勛、畢艷君、孔占偉、衣郎、周存云、宋長玥、秋加才仁、方文永、古明川、劉大偉、王靜、一洳、班瑪南杰、牧白等青海詩人、詩評家共100余人出席了頒獎典禮活動。

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評委會主任燎原首先向與會嘉賓闡述了設立昌耀詩歌獎的宗旨與意義。燎原表示,在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評獎工作已圓滿告一段落。今天的這個頒獎典禮,無疑是一個莊重的時刻,我們將與獲獎的批評家和詩人們一起,共同分享詩歌的榮耀,并向與榮耀同在的昌耀致敬。此次評獎活動參與詩人眾多,這既緣之于首屆昌耀詩歌獎的成功舉辦所形成的影響力;還緣之于詩界對于昌耀的普遍敬重,以及他在精神與藝術上的召喚力。正如一位參評的資深詩人這樣的表示:“參與,就是對昌耀人品、詩品的尊重和敬畏。”這也使我們感受到了從事評委工作的壓力。其實從首屆評獎活動開始,我們就一直心懷忐忑。昌耀在天上看著我們,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尋找那些配得上這個獎的詩人與批評家。假若不能,就是對昌耀和這個獎的褻瀆。燎原進一步指出,昌耀是為當代詩歌留下了重要遺產的詩人,一生卻與大獎無緣。他并非不渴望來自專業獎項的激勵,但歷史留給他的只有遺憾。因此,我們希望這個獎能以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來彌補這個遺憾。這個價值觀就是:把視野跳過那些屢獲大獎的著名詩人,致力于尋找具有相應寫作積累和影響力,既在當下表現出卓越創造力,卻又處于半明半暗狀態的實力詩人。最后他還提到:在人類古代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著與詩歌為伴的酒神精神。而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承辦了這個詩歌獎,正是這一古老文明的當代延續,謹向公司致謝,也愿我們的寫作能有酒神助力。

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評委會主任譚五昌向與會嘉賓說明昌耀詩歌獎的構想與規劃,他指出,純粹性、創造性、公正性、經典性、國際性系昌耀詩歌獎的重要評選原則,通過有效融合民間、官方、學院三方面的資源與力量,致力于將昌耀詩歌獎打造成當今華語詩壇最具權威性與專業性的詩歌獎項之一。同時,譚五昌還特別強調,昌耀詩歌獎設置詩歌創作獎、理論批評獎與特別榮譽獎三個類別,是有其特殊用意的,詩歌創作獎的設置是為了充分調動海內外眾多優秀詩人的參與積極性,理論批評獎的設置是為了充分突顯優秀與杰出的理論批評家在推出某個優秀或杰出的詩人與某一詩歌群體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與獨特價值,這是昌耀詩歌獎的最大亮點之一。而特別榮譽獎的設置則是著力彰顯昌耀詩歌獎的經典性與權威性。總之,昌耀詩歌獎的獎項設置體現出鮮明的系統性與價值的給合性。譚五昌最后對昌耀詩歌獎的主辦方、協辦方與承辦單位表示衷心感謝,并真誠希望詩壇人士及社會各界繼續大力支持昌耀詩歌獎,廣泛弘揚昌耀詩歌精神。
接著,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三先生以昌耀詩歌獎承辦單位代表身份上臺做了重點發言,他高度肯定了昌耀詩歌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他對昌耀先生的仰慕之情,同時,他還提到了詩與酒之間不可分割的美妙關系,王兆三先生充滿詩意情懷的發言贏得了現場與會嘉賓的陣陣熱烈掌聲。
進入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環節,首先由耿占春評委上臺宣讀了第二屆昌耀詩歌獎特別榮譽獎獲得者吳思敬的授獎詞,授獎詞如下:
吳思敬先生自1978年開始,四十年來一直處在詩歌理論研究與詩歌批評的前沿,吳思敬先生將新詩自身視為新思想的產物,將自由詩視為從形式到內容上的自由精神的表現。吳思敬先生一方面致力于詩歌基礎理論的研究,另一方面則始終以文學史家的眼光跟蹤詩歌的各種新思潮新流向。無論是早期對朦朧詩的支持上表現出來的理論勇氣,還是九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對年輕一代詩人的熱情關注,都充分體現出一種自由的精神和學術道義。除此之外,吳思敬先生在詩歌的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他主編的《詩探索》雜志所產生的影響,在詩歌界也有目共睹。為了表彰他四十年來為當代詩歌所做出的貢獻,本屆評委會通過表決,將第二屆昌耀詩歌獎的特別榮譽獎授予吳思敬先生。(耿占春執筆)

青海宣傳部部委會成員、文明辦主任祝賀先生為吳思敬先生頒獎。吳思敬先生隨后發表了謙虛、誠摯的獲獎感言,吳思敬表示,他能獲得這個以昌耀名字命名的特別榮譽獎深感激動與幸運,他簡要回顧了自己從事詩歌理論評論的生涯,真誠表示自己今后還要做更多工作,以不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
隨后,譚五昌評委上臺宣讀了第二屆昌耀詩歌獎理論批評獎獲得者張清華的授獎詞,授獎詞如下:
三十年來,張清華先生一直置身于中國當代詩歌的現場與前沿,無論對于詩壇現象的宏觀研究還是對于詩人個案的微觀批評上,都取得了令同行羨慕與敬重的評論業績。他以猜測上帝詩學的高度睿智、敏銳與洞幽燭微能力,有效地建構起融匯生命詩學、人本詩學、語言詩學及文化詩學于一體的深刻而獨特的詩歌理論體系。張清華先生在長期的詩歌理論批評實踐中,既能始終擁有極為宏闊的理論視野,掌握著引領時代美學潮流的批評話語,同時又對作為研究對象的詩人及詩歌文本保持著異常敏銳的藝術感覺與把握能力,理性與感性的完美交融,理論創見與知識譜系的有機結合,奠定了張清華詩歌理論批評穩健、厚重、扎實、大氣的優異品質。同時,張清華先生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體家,他的詩學隨筆與批評文字風格灑脫、奔放、優美、機智,在信馬由韁與洋洋灑灑之間,又見高屋建瓴,百川匯海,使人在審美的極度快感與高端的思想智慧踫撞與交匯處感受到詩學理論批評的無限魅力與莫大尊嚴,由此也彰顯出張清華作為當代一名杰出詩歌理論批評家的地位與形象。鑒于此,特將第二屆昌耀詩歌獎理論批評獎授予張清華先生。(譚五昌執筆)

青海宣傳部部委會成員、文明辦主任祝賀先生為張清華先生頒獎。張清華先生同樣發表了態度謙虛但內涵深刻的獲獎感言,張清華表示,他把自己獲得昌耀詩歌獎理論批評獎作為對自己未來批評工作的一種期許,他深感榮幸,同時,他在獲獎感言中深刻地闡釋了詩歌理論評論之于詩歌創作的重要作用與獨立價值,有意突顯詩歌理論批評工作的尊嚴。
楊廷成評委上臺宣讀了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獲得者宋琳的授獎詞,授獎詞如下:
從東方到西方,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城市迷宮的勘探者到歲月河圖的脈水人,三十多年來宋琳的寫作歷程和他的人生道途同樣曲折;而重重磨難的砥礪,又反復擦抹著遠與近、出走與回歸的界限,使之漸趨同一種從容開闊。他毫不妥協的美學立場與其說來自他對國家主義的痛恨和藐視,不如說基于他對文明星空的由衷向往和探詢多重自我的不倦熱情;他的漂泊不定,由此恰與他對詩的忠誠互為見證。對宋琳來說,對詩的忠誠首先意味著始終持守與人類良知、正義共生的美的維度,意味著偶然在世的生命個體,據其不可讓渡的想象權參與歷史,在勘探生存和詩意之謎的工作中不斷成為詩人。他的詩歌風格最初混合著先鋒派的敏銳和名士式的放誕,而隨著意識到的歷史載荷的增加,他的寫作也越來越內斂,越來越具有當下發現與已逝事物,尤其是偉大亡靈的對話性質,并因探幽索微而越來越追求肌理的豐富和品相的溫潤清朗。他愈趨優雅輕逸的語言身姿,化合了智慧和謙卑且暗含微諷的詼諧語氣,則表明在這場以創造性為尺度的精神勞作中,冥思默察、性靈映證、語言實驗和享受寫作的快樂之間,可以怎樣經由日益精湛的技藝而相得益彰。他是一位隱身的采擷者更是一位高超的釀造師,他在召喚“那把宇宙和短暫的我們貫穿起來的千年不變的流水”從冥冥中現身的同時,也邀請我們共同醉心于其“芬芳的辭氣”。鑒于詩集《口信》所呈現的突出成就,經評委會研究決定,特將第二屆“昌耀詩歌獎”之“詩歌創作獎”授予宋琳。(唐曉渡執筆)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三先生為詩人宋琳頒獎。宋琳在獲獎感言中,回顧了自己在20世紀80年代與昌耀的一段交往經歷,談及了他對昌耀生存境遇的真切印象,并表示他最早就把昌耀認可為一位大詩人,自己在創作方面受到昌耀詩歌深刻而潛在的影響,今天的獲獎,無疑是一種美好的詩歌緣分,他為此感覺無比激動與幸福。
燎原評委上臺宣讀了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獲得者阿信的授獎詞,授獎詞如下:
在現代化的舉世喧囂中,阿信以罕見的心靈定力,為本時代提供了一個地久天長的甘南草原。它有矢車菊“燃向荒天野地”般寂寞的美,更有一個人獨享的安詳與難忍的孤獨。也因此,這位草原小鎮上的高校教師,才如同另一片鄉野草原上的美國詩人弗洛斯特,獲得了與大自然秘密私語的能力:寂靜的山間寺院、藏族村寨小小的水磨、逆光中靜靜嚙食時間的馬……在他的筆下表現出神性的魅力。在當代人類對于大自然的恣意妄為中,阿信重新修復了兩者的關系,并從中體悟出神靈映照的光束,也使他的詩歌在對這一光束的傳遞中,呈現出沉靜、樸素、本色的力量。
而在甘南草原之外,還有一個更為廣闊、銳利的阿信。在那些關于西部大地的詩作中,他又仿佛昌耀般的,以翔實的史地資料考據和注解,展開其中的遼闊景深。他在《火車記》這首僅四行的詩作中,對于一段災難歲月嗚咽般的書寫,讀來則有如雷霆擊頂。
鑒于此,特將“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授予阿信先生。(燎原執筆)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三先生為詩人阿信頒獎。阿信在獲獎感言中,同樣回顧了自己在20世紀80年代與大詩人昌耀一次擦肩而過的難忘經歷,展示了昌耀作為一位性情詩人的溫暖情懷,令人感動。阿信表示,他今日能夠榮獲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對他本人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激勵作用,意義深遠。
劉曉林評委上臺宣讀了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獲得者陸健的授獎詞,授獎詞如下:
30余年的時光,陸健置身當代中國詩歌現場,卻與喧囂不止的詩歌潮汐保持著某種距離,在詩壇的種種主義和主張曇花一現般匆匆登場又匆匆謝幕之后,陸健特立獨行的身姿和對于漢語詩歌可能性的不懈探索則顯示了不可忽視的意義。長詩《一位美輪美奐的小詩人之歌》是陸健詩學實踐的結晶性成果,他采用類乎音樂對位法以及復調的方式,創造了一個縝密而別致的詩歌結構,詩人在歷史與現實、本土與世界、自我與社會的廣袤空間自如穿梭,從個體內省出發,延伸到對光怪陸離俗世景象的審視,繼而深度拷問身處“荒原”人們的生存困境,努力尋求救贖的路徑。古今東西文化元素的融化,主體與客體對話關系的建構,反諷技巧的運用和語言的移植呈現的文本張力,使得詩歌通體閃爍著郁勃的智性光澤,從而為當代漢語長詩寫作提供了一種新鮮的經驗。(劉曉林執筆)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三先生為詩人陸健頒獎。陸健在獲獎感言中,重點回顧了自己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與昌耀的書信交往以及精神默契,表達了自己對昌耀創造性詩藝與精神的高度推崇與真誠敬意,今日能夠榮獲第二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倍感幸運與珍惜。
接下來,青海宣傳部部委會成員、文明辦主任祝賀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本屆昌耀詩歌獎的成功評選與巨大影響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未來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最后,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卓、青海省作家協會顧問肖黛向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三進行了昌耀詩歌書屋的贈書儀式,詩人書法家莊偉杰以及雁西、高旭旺、娜仁琪琪格等向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兆三、姚海清、王鴻等贈送了書畫作品,在現場掀起了熱烈歡快的氣氛。在與會領導、嘉賓與獲獎作者的合影留念中,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宣告圓滿結束。與會嘉賓普遍反映,本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檔次很高,五位獲獎批評家與詩人的獲獎感言內涵豐富,真誠感人,堪稱完美。

6月23日下午,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全體與會嘉賓前往青海電視臺演播廳,參加名為“詩的青海,酒的高原”的第二屆昌耀詩歌獎朗誦會,青海本省的朗誦藝術家朗誦了昌耀本人的代表性詩作,三位獲獎詩人及部分入圍昌耀詩歌獎詩人的詩作,以及部分現當代著名詩人的經典代表作。朗誦藝術家們充滿激情的詩歌朗誦,為盛夏的青海帶來了詩歌藝術的動人芬芳。
6月23日晚,名為“新時代與昌耀詩歌精神”的昌耀詩歌專題研討會在青海互助縣天佑德大酒店會議室舉行,研討會由燎原、譚五昌聯合主持,吳思敬、耿占春、肖黛、宋琳、陸健、阿信、莊偉杰、彭驚宇、譚克修、李南、高旭旺、唐成茂、冰峰、金石開、雁西、古馬、人鄰、晏杰雄、大槍、王夫剛、查曙明、娜仁琪琪格、梅依然、海煙、馬平川、如風等來自北京及外省的數十位詩評家、詩人與會。燎原主持昌耀詩歌專題研討會的上半場,譚五昌主持昌耀詩歌專題研討會的下半場。與會嘉賓紛紛發言,從不同角度談論昌耀詩歌精神的內涵、表現形式以及對于當下詩人創作的啟示性意義。最后,譚五昌對本次昌耀詩歌專題研討會進行了精彩的學術總結性發言,他認為大家的發言角度不盡相同,但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其中詩人與詩評家之間的觀點分歧與話語交鋒恰恰凸顯了昌耀詩歌內涵與話題的豐富性,足以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示。
6月24日,第二屆昌耀詩歌獎組委會安排全體與會嘉賓前往青海湟源縣的哈拉庫圖古城、丹葛爾古城及昌耀詩歌紀念館參觀,這些地域與景觀與昌耀的生平與創作都很有淵源,通過組委會這次精心安排的參觀采風活動,全體與會嘉賓感覺對于昌耀及昌耀詩歌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也為第二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