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原色——
王忻、楊學光、何寧油畫作品展
開幕時間
2019年9月7日下午3點
展覽時間
2019年9月7日——13日
展覽場館
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shù)館
展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街口外大街19號
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田家秉書院一層
主 辦
北京師范大學美術(shù)與設計系
作家網(wǎng)
書畫新聞網(wǎng)
策展人
趙智(冰峰)
2019年9月7日下午3點
展覽時間
2019年9月7日——13日
展覽場館
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shù)館
展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街口外大街19號
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田家秉書院一層
主 辦
北京師范大學美術(shù)與設計系
作家網(wǎng)
書畫新聞網(wǎng)
策展人
趙智(冰峰)



三原色——簡單的深邃
冰 峰
這是一個小規(guī)模的畫展,三位畫家,三十多幅作品。精致,簡約,低調(diào)。三位畫家的展覽,并稱為“三原色”,體現(xiàn)了三位畫家在精神層面的追求。
三原色是構(gòu)成各種顏色的基礎,是三種純正、干凈、簡單的顏色。三原色的出現(xiàn),讓一切色彩都變成了可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王忻的畫,具有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內(nèi)斂而低調(diào),畫面顯得十分溫和。靜觀其畫,一切都是美的,連受傷的愛也綻放著美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美潛伏在畫中,等待相愛的人。這是王忻自然、老道的筆法所創(chuàng)造的品質(zhì)和魅力,不夸張,不掩飾,每一處細節(jié)都顯示著他的扎實功底。他像一位小說家,用畫筆勾勒著動人的情節(jié);他像一位詩人,把看不到的情感,涂成了美妙的顏色。
楊學光作為《人民文學》的美術(shù)編輯,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文學的熏染,他的作品滲透著中國文人的水墨趣味和詩歌意象的靈動。在復雜的意境空間里,他的目光更像作家或詩人的目光,看到的不僅僅是畫面,更多的是畫面之外的深邃和遼闊。他畫的不僅僅是具體實在的人物,還有他們的靈魂、性格和思想,這些飄浮在畫面上的語言,模糊中顯示出清晰。他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情感中最為珍貴的部分:輪廓和無限的遐想。
旅美藝術(shù)家何寧,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延伸到文學、電影和雕塑的領域。他的思維是多維、立體的,其感知可以穿越諸多藝術(shù)領空。在何寧的作品中,他有意在熟悉的景物上構(gòu)筑著一個陌生的世界,我們只能看到這個世界的一部分。隨著情感的走動,畫面的遠處,只能看到一些不會說話的痕跡。這些痕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生長,形成各種各樣的意向和圖案。整個畫面糾纏著我們,讓我們思考,想象,或者講出許多故事。他放縱和任性的畫筆在不斷奔跑,一個流動的、抽象的、虛擬的世界被迫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于是,在這個特殊的世界里,觀賞畫的人,最終成了這個異構(gòu)世界中的主體。
看得出,三位畫家的風格完全不同,但都具有文人的情懷。三位畫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保持純正本色,不趨炎附勢。所以,三原色的展覽,選擇在大學校園舉辦,不追求熱鬧,不虛張聲勢,也不隨波逐流。他們只想在校園里與懂得安靜的人交流、探討,然后在校園里緩慢釋放他們的藝術(shù)潛力和情感。
因為他們懂得,藝術(shù)不能過多的沾染灰塵……校園是純凈的,也是安寧的。這種安靜、純粹的境界是許多人都無法抵達的,他們想靠近這里,用簡單和行動,獲得一種超越自身的“初心”和能量。
01 王忻油畫作品

《喜夢》 100X110 cm 2019年

《溪語禪心》 160X120cm 2011年

《人間天堂》 45X60 2015年

《秋曲》 50×60cm 2018年

《心醉沉陽》 50X60 cm 2018年

《依源豐澤》 50X60 cm 2014年
02 楊學光油畫作品

《大昭寺廣場》 60×70 cm 2015年

《哥本哈根》 38×53cm 2017年

《賽馬季節(jié)》 80×70 cm 2012年

《荷蘭風情》 30×20cm 1999年

《卡諾拉冰川》 50×60cm 2011年

《織女》 70×60cm 2018年
03 何寧油畫作品

《茵斯布魯克的三姐妹修道院》 74×77cm 2015年

《云與山的對話》 40×50cm 2015年

《替盧爾老城的夏夜》 74×77cm 2015年

《高城望斷》 30×40cm 2019年

《晚鐘》 40×40cm 2017年

《黎林菲爾德》 74×77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