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20日,《詩參考》創刊30周年頒獎典禮暨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辦,來自北京、西安、廣州等地的100余位詩人參加了活動。頒獎會頒發了“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詩參考30年詩歌成就獎”、“第三屆詩參考十年成就獎”、“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文獻獎”、“第三屆詩參考十年經典詩歌獎”、“中國詩歌30年優秀長詩獎”等相關獎項。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等領導出席活動。

《詩參考》主編中島致辭

《詩參考》創刊30年親歷人伊沙談與《詩參考》發生的故事

《詩參考》創刊30年親歷人邱華棟談與《詩參考》發生的故事

《詩參考》創刊30年親歷人何拜倫談與《詩參考》發生的故事
《詩參考》于1990年在黑龍江呼蘭縣由中島獨立創刊,到2019年正好走過30年的歲月,成為中國漢語詩歌最有影響力的詩歌刊物,目前已經出刊31期,主編中島。
第一期(創刊號)主要刊有顧城的五首詩歌以及嚴力、陳東東、葉文福、孟浪、默默、于堅、伊沙等詩人的作品。而嚴力、伊沙、侯馬、唐欣、徐江等是《詩參考》創刊30年來一直沒有間斷的重要詩人作者,之后是沈浩波、南人、朱劍。

《詩參考》從 1991到1994年每年出兩期報紙,印刷質量基本上可與官方報紙媲美。其中最具影響的是1993年4月出版的《詩參考》6-7期合刊,用了兩個版的篇幅推出了詩人伊沙,共計16版精美版面,由《黑龍江日報》印刷,報紙印數高達五千份。
1995年出版的第11期《詩參考》報紙,又成就了詩人侯馬和樹才。這是《詩參考》改在北京出版的第一份報紙,也是最后一份《詩參考》的報紙。之后就一直通過16開本刊物的形式出版,每年一期或兩年合刊。

《詩參考》在30年來不僅推出了具有影響力重要詩人,還參與了多起中國詩歌重大事件的梳理。如著名的“盤峰論爭”、“沈韓之爭(沈浩波與韓東)”等等,同時《詩參考》還是“80后”概念的提出者,在2000年出版的《詩參考》編輯了“80后”詩人小輯,詩人春樹、阿斐等“80后”詩人的處女作都在這一期發表。
2000年是《詩參考》的創刊十周年,這一年評選出了《詩參考》十年成就獎,詩人伊沙獲此殊榮,同時評出了十年詩歌經典作品十首。嚴力:《酒和鬼相遇之后》(1990年《詩參考》創刊號)、于堅:《下午,一位在陰影中走過的同事》(1991年《詩參考》總第2期)、孟浪的《這一陣烏鴉刮過來》(1992年《詩參考》第3期)、韓東:《黑人與老虎》(1992年《詩參考》總第4期),伊沙:《結結巴巴》(1993年《詩參考》總第6、7期合刊)、侯馬:《種豬走在鄉間路上》(1994年《詩參考》總第8期)、徐江:《雁雀》(1996年《詩參考》總10、11期)、余怒的《守夜人》(1999年《詩參考》總第14、15期合刊)、默默:《整容者》(1999年《詩參考》總第14、15期合刊)、秦巴子:《在鞋城》(1999年《詩參考》總第14、15期合刊)。獲得詩歌文獻獎的作品是:徐敬亞:《隱秘者之光-------中國非主流詩歌二十年》(1998年《詩參考》總第12、13期合刊)。

在2005年《詩參考》第15周年之際,又推出了《詩參考》15年金庫共十本:嚴力:《還給我》、伊沙:《唐》、徐江:《雜事與火花》、楊邪:《非法分子》、章平:《章平詩選》、南人:《最后一炮》、歐陽昱:《限度》、水木清華:《流動的形象》、李偉:《牛仔上衣》、胡赳赳《百感交·集》。
2011年5月15日,《詩參考》在798用特殊的方式舉行了她的20年慶典,這一年,著名詩人侯馬以他優良的詩歌創作獲得了第二屆《詩參考》十年成就大獎。嚴力、徐江、沈浩波、周瑟瑟獲得《詩參考》首屆“中國民間詩歌最高價值獎”。

第二屆十年經典詩歌獎”分別是:詩人伊沙:《唐》、《靈魂出竅》,侯馬:《他手記》,徐江:《雜事詩》,沈浩波:《蝴蝶》,何拜倫:《世界電影史》,唐欣:《北京組詩》,楊黎:《打炮》,安琪:《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南人:《致L》,李偉:《章子怡漂不漂亮》,臧棣:《叢書》和巫昂的《在美國》。
今年是《詩參考》第三個十年,《詩參考》的各項獲獎詩人參加了創刊30周年頒獎典禮。

向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嚴力(左二)、伊沙(中)、侯馬(由中島代領,右二)頒獎

向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獲得者祁國(右二)、楊克(右三)、伊沙(左二)頒獎

向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文獻獎獲得者沈浩波(未出席)、孫曉婭(右)頒獎

向第三屆“詩參考”十年經典詩歌獎獲得者頒獎

向第三屆“詩參考”十年經典詩歌獎獲得者頒獎

向第三屆“詩參考”十年經典詩歌獎獲得者頒獎

向中國詩歌30年優秀長詩獎獲得者頒獎

作家網總編輯、北京市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趙智(冰峰)首先宣讀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獲得者:伊沙主持的“新世紀詩典”授獎詞








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
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嚴力
授獎辭:作為中國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嚴力一直保持不變的詩心,40年來始終如一的讓自己的詩歌無污染的成長,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嚴力詩體”,《詩參考》把真正屬于您的榮譽《還給你》。
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伊沙
授獎辭:他是中國詩歌界20年來一直是倍受爭議的先鋒詩人,他的詩歌成就與對中國詩歌的巨大貢獻讓他永遠成為詩歌界的輿論焦點,他把“新世紀詩典”做成不可動搖的中國詩歌的參天大樹,成就更多詩人進入廣大詩歌讀者視野,他的價值與詩歌意義為他塑造出了歷史的豐碑!
詩參考30年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侯馬
授獎辭:他的詩歌具有高超的技巧,詩語的含金量在中國當代詩壇無人能及,那些看似平常的語言卻包裹著生命血汁,溢得分寸得當,他在敏銳中完成著中國人性的告白,他是中國當代不可多得的優秀詩人。
詩參考30年詩歌成就獎
詩參考30年詩歌成就獎獲得者:吉狄馬加
授獎辭:他創造了中國傳統詩歌新的抒寫方式,他為中國當代詩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詩歌樣本,他的生命不僅是詩歌沃土,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推動器和播種機,他無論走到哪里,中國的詩歌就會生機勃勃,他成功的把官方詩人與民間詩人做了融合,使中國詩人地位獲得了平等與尊重。
第三屆“詩參考”十年成就獎
第三屆“詩參考”十年成就獎獲得者:葉匡政
授獎辭:他是中國詩人中最具有價值體系的詩人之一,他完善了自己的精神品質與文化境界的搭建,因此他的詩歌充滿了詩歌領域無法觸及的思想生命,他完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呈現,讓世界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獲得者:祁國
授獎辭:中國詩壇最胖的詩人,也是中國詩壇最具貢獻價值的詩人之一,他不僅延續和發揚了荒誕派詩歌,讓他的詩歌《自白》成為盡人皆知名詩,他還為中國詩壇提供了持久的舞臺,“中國桂冠詩歌獎”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詩歌品牌,他成就了詩人也成就了自己,他對中國詩歌的貢獻毋庸置疑。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獲得者:楊克主編的《中國詩歌年鑒》
授獎辭:《中國詩歌年鑒》在她20多年成長中始終如一的堅持民間立場,并且毫不猶豫地樹立正確的詩歌觀,使近20多年的中國詩壇有了百花齊放的詩歌繁榮氣象。做為主編的楊克先生,對中國當代詩歌的貢獻有目共睹。《詩參考》30年編委會,特別授予楊克先生和他的《中國詩歌年鑒》編委會,中國詩歌貢獻獎榮譽稱號!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貢獻獎獲得者:伊沙主持的“新世紀詩典”
授獎辭:這是一項非常巨大的詩歌工程,在詩人伊沙的辛苦努力下成績斐然,在八年多的時間里為中國詩壇輸入了數目龐大的詩人,使中國詩壇因“新世紀詩典”熱鬧非凡,更重要的是,“新世紀詩典”成就了數以千計的無名詩人,推動中國當代詩歌進入了黃金時期。《詩參考》30年編委會,特別授予伊沙先生和他的“新世紀詩典”編委會,中國詩歌貢獻獎榮譽稱號!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文獻獎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文獻獎獲得者:沈浩波
援獎辭:因他一篇文章而攪動中國詩壇,因他先鋒性的絕絕而推動中國詩歌的走向,他把詩歌創作的先鋒性與詩歌理論的先鋒觀有機融合,為中國詩壇在文本與理論的同步做出了具大的貢獻,他成為當代詩壇最有質感的詩歌的“思想者”,他更多的理論文章為中國詩歌的發展與疏理,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理論基礎,他的《誰拿九十年代詩壇開涮》《中國詩歌的殘忍與光榮》《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先鋒詩歌》等文章成為中國當代詩壇繞不過去的重要詩歌文獻。
詩參考30年“中國詩歌文獻獎”獲得者:孫曉婭
援獎辭:她二十年恭行于新詩研究與詩歌文獻、史料的整理工作,推進詩歌教育、拓展新詩批評路徑、組織策劃近百場詩歌學術研討和國際交流活動,為當代詩歌的繁榮和發展做出多方面的貢獻。論著《跋涉的夢游者——牛漢詩歌研究》以及相關論文奠定了她在牛漢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新世紀詩歌現場研究》不僅對當代漢語詩歌的研究有積極的參考意義,還對新詩批評領域新格局的開拓具有學術啟示價值。大型文獻整理拓荒工具書《新詩研究論文索引(2000-2009)》具有中國新詩批評編年史和學術史的價值。《彼岸之觀——跨語際詩歌交流》擺脫過度倚重西方的“移中就西”的研究立場,在影響研究、平行研究之外堅持主體個性的自覺和問題意識。執行主編集刊《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系當代詩壇重要的詩歌學術文獻。她的學術研究立足基礎工程、打破常規學術思路,獨辟蹊徑,詩歌評論獨具視角富有詩性之光,是影響力廣泛持續的詩歌理論與文獻研究的踐行者。
第三屆“詩參考”十年經典詩歌獎獲得者
1、唐欣:《可口可樂來到中國》
2、楊 克:《人民》
3、邱華棟:《站立的男人》
4、葉匡政:《葡萄藤》
5、殷龍龍:《感恩之夜》
6、羅廣才:《紀念》
7、黑眼鋤鋤:《活著:在別人的命運中》
8、周瑟瑟:《塔壇》
9、張弓驚:《巴黎圣母院火災》
10、祁 國:《自白》
11、賈 胄:《獨坐春的池塘邊》
12、韓浩月:《鐵匠》
中國詩歌30年優秀長詩獎獲得者
1、洛夫:《漂木》
2、伊沙:《唐》
3、侯馬:《他手記》
4、吉狄馬加:《不朽者》
5、徐江:《雜事詩》
6、沈浩波:《蝴蝶》
7、南人:《致L》
8、洪燭:《屈原》
9、愛斐兒:《非處方用藥》
10、陸健:《病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