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河的陽光
作者/碑林路人
誦讀/劉海平
對于拉薩河來說,每一個晴朗的日子都是它沐浴在陽光里最幸福的時刻。
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拉薩河的陽光都是溫暖而明朗的,流動的河水把一片片落在水面上的光斑,毫不留情地打碎,然后一路歡笑著向遠方奔去。
拉薩河在陽光的簇擁下是歡快而甜美的,你看它唱著、笑著、跳躍著,頭也不回地向前跑著,把一路的歌聲和一路的喜悅,留給了兩岸的群山和花鳥。
我喜歡在黎明的時候走近拉薩河谷,那時候太陽還未升起,布達拉宮和拉薩河水一樣靜謐地沉睡在時光里。我先是沿著寺廟的紅墻慢慢地走著,有早起的喇嘛手搖著經(jīng)輪從我身邊走過,在我剛剛到達拉薩河邊的時候,太陽開始轟轟烈烈地升起。拉薩河的太陽是轟轟烈烈的,它一升起來,整個世界就亮了。
拉薩的天空仿佛很低,低得觸手可以摸見每一朵行走的云,而無論那些云朵,聚集成怎樣的陰霾,陽光都會透過厚厚的云層傾瀉而下。
拉薩河邊的樹葉,在秋天到來的時候都已變成了黃色,而燦燦的陽光打在那些透明的樹葉上,便折射出金色的光芒。高原的溫差大,高原的風里沒有雜質(zhì),所以拉薩河邊的每一片葉子,都是金色而透明的,抬頭望過去,在藍天的映襯下,每一片樹葉的脈絡(luò)清晰可見。
清晨的拉薩河水里,倒映著藍天、白云和暖暖的陽光,幾片樹葉跌落在水里,一眼望去,它們仿佛正踩著云朵在天空飄蕩。
拉薩河邊的每一個場景都可以入詩入畫,都可以融入一段浪漫的記憶。沿著拉薩河慢慢地走,可以看見河邊有很多鮮艷的經(jīng)幡和堆放整齊的瑪尼石,陽光照在那些經(jīng)幡上,是穿透了心靈的溫暖。
我喜歡在這樣的清晨,站在拉薩河的對岸,眺望遠處的布達拉宮。這時候的布達拉宮也正被陽光暖暖地包圍著,那些紅色的墻、白色的墻都已被陽光涂上了一層明亮的光澤。我可以想象,這時候在它的山腳下,已有了許多早起的人們在虔誠地朝拜、轉(zhuǎn)山。我不用靠近他們,就可以聽見遠遠的誦經(jīng)聲,那是一種可以穿越時空和距離的聲音。有多少前塵過往、有多少來世今生都需要在這里一一醒悟、一一告別,我無法詮釋,也無法讀懂,只有用一顆虔誠的心靜靜膜拜。
高原的陽光有著坦坦蕩蕩的明朗,它像高原人的心一樣沒有灰暗的死角。而拉薩河因為沐浴了這樣的陽光,又顯得格外的清澈明亮。那些隨處可見的經(jīng)幡為拉薩河披上了圣潔的光芒,而遍地的格桑花和偶爾飛過的鳥兒又給拉薩河添加上一絲明媚一絲溫情。
拉薩河里的水,一定是從遠處的雪山上流下來的,它有著蝕骨的冷,又有著綿綿不斷的清澈,它是雪山的魂,也是拉薩的魂。
拉薩河是布達拉宮沉睡的河床,拉薩河里的陽光便是布達拉世世代代最明亮的一面鏡子,它記載著歷史的滄桑,倒映著布達拉宮的前世今生。
走在拉薩河邊,我又一次抬頭,以仰望的姿勢尋找布達拉宮的影子,我看見那座巍峨的宮殿,正靜靜地凝視著拉薩河水,沉默無語。
原來他們一直是不離不棄的兄弟,并肩站在高原的風中。
作者:碑林路人,微信公眾號 碑林路人(beilin11)。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文章散見于報紙、雜志,經(jīng)常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各地方廣播電臺播出。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訓練范本,和全國高校本科教育教材、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寫作教程》寫作范本。文章深受各年齡段朗誦愛好者喜愛并傳誦。已出版?zhèn)€人文集《禪花如雪》《掌燈的人》。
朗誦:劉海平,媒體人、播音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xié)會吟誦工委主任、中華詩園河北朗誦藝術(shù)團副團長。(更多作品百度:朗誦詩人劉海平)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