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學》2023第3期目錄
步履
一槍崩了月亮 龐 羽
月亮是個彈孔嗎(創作談) 龐 羽
短篇小說
公社舊事 張秉毅
井園記 滕德剛
回聲 鄺立新
危樓金剛 武庭英
中篇小說
隩州人物 少 山
散文
去北京看房 聶小晴
不知味集 錢紅莉
混血的絲綢之路 楊獻平
吳祖光新鳳霞賢伉儷的散文(外二篇) 衛建民
別樣端午 葉 梓
臨夏走筆 徐光文
視野
個體、“我們”、家族史及對時代與自我的反省 馬明高
專欄
人間好詩須傳頌,終始清醒最難得 王珊珊
漢詩
懺悔(組詩) 王海云
翅膀,有時是用來安靜的(組詩) 盧 輝
丟失在云中山的詩囊(組詩) 楊峻峰
浮世:看不見的動物(組詩) 王笑風
闖入者(組詩) 解志榮
小小說
謠言公司 張石山
縱火犯尼祿·伊娃 高晉旭
名利雙收 徐 東
呼呼在喘氣 李瑞華
馬梳理呀馬梳理 劉建超
曹二貨賣墳 郝岳才
酒人 袁炳發
小城三輪張 李忠元
非虛構
肯堂記 孔祥庚
卷首語
讀《一槍崩了月亮》,時不時會想起納博科夫的一句話:“文學并不是觀念的模式,文學是形象的模式。”小說從一個誤會開篇,猛一看以為是個兔子,走近了才發現,不過是一袋土豆插著兩根大蔥。全篇從此定下了基調,女主人公,或者說作者想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這只假想的兔子開始領著讀者的思緒奔逃。一定是這樣,想象和現實逐漸拉開差距,就像這對去采石磯閑逛的年輕夫婦,現實中的的風光就在前方,“見過世界上最亮堂的時候”的女主人公,卻心神不定,隨便一個形象就能逗起過往的聯想。有一些意象,或者說隱喻,大概能形容她其時的心境,比如,映在打不開的電視屏幕上的面碗,想起“擱淺的船”,比如,晃見從前愛戀對象歪歪扭扭的身影,感覺“里面要掙脫出一朵玫瑰花來”。家庭和事業的危機,就在這些不為人知的景觀中,夸張、變形,疊加成咄咄逼人的壓迫,一如那些掙扎和不甘。“恐怕是我們還不了解人生。”“他給自己虛構了一個人生。”不斷的對比校正,他們仿佛也成了打撈月亮的猴子。只不過這一回,男女雙方抬起了頭,甚而瞄準了月亮。小說到此戛然而止,她似乎明白了這小小的改變意味著什么,一個嶄新的自我正在她的指間顫動。
物資匱乏年代的記憶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們?《公社舊事》簡樸嚴謹的句子里,或許有憂傷的抒情,但透過供銷社門市、縫紉機、上海表,這些尋常詞匯帶出來的三段人生,最終匯聚而成一個宏大主題:選擇如何生,甚至是如何赴死。這個時候,我們顧不上理論真實與虛構的界限,只是琢磨著那些脆弱不幸的男女,他們的命運為何如此動人。《井園記》堪稱火熱生活的一幅速寫。如此比擬,興許怠慢了作家的精心構撰,更何況他展現的人物關系還如此復雜。在作家不乏戲謔的筆調里,人情,世故,種種合力,構成一段又一段嚴峻的計算。看起來馬上就有了答案,轉過路口,才看清,最困難的考驗剛剛開始。
還是喜歡《去北京看房》的態度。形容一個年輕的寫作者,說她豁達隨性,是不是過于老氣橫秋?平常人等,面對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萬的房子,得有多少壓力啊,一經她的腹誹,或者說自嘲,仿佛都不值一提。她有的是本事把家長里短寫得神采飛揚,信手拈來的細節里,坦坦蕩蕩,處處洋溢的都是生命活力。《不知味集》對種種食材的品評,同樣是源自對生活的熱情。若不是有那份固執和迷戀,又怎么品嘗得到那瑰麗驚艷的味道,庸常人間又該失掉多少樂趣?不過,在作家講究的敘述中,那些迫不及待的歡喜并不直露,確鑿無疑的鋪排,展現出她款待日常的從容態度。
父親究竟做過些什么?《肯堂記》沒有浮詞堆疊,卻總有驚心動魄的傳奇在老鄉的記憶里流傳。父親的形象越發清晰,一個簡單的好人就能概括全部嗎?“無論哪一代的‘肯構肯堂’,都是在構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找尋父親之路,既是彰顯父輩精神,更是在闡釋“老祖宗的仁道”,正是那些努力,團結,對他者的同情和愛,最終匯聚成“一項偉大的共同的事業”。(克海)
來源:山西文學
https://mp.weixin.qq.com/s/oAPne8bcl0HWPRd63UV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