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學》2023第11期目錄
劇本
夏至 姚寶瑄 劉 杰
步履
換生 田燁然
堤咯途徑煤城(創作談) 田燁然
初聲
念空 陳 銘
短篇小說
逃匿記 龐善強
一張白板 黨永高
中篇小說
船在海上,馬在山中 焦淑梅
散文
掏圊記 牛貴琥
新歌謠 徐 焱
去菜市場 秦湄毳
走近螢火蟲 呂世豪
回望燈盞里的光陰 牟雪菊
視野
一夜征人盡望鄉:戰火中鳥群的驚叫 馬明高
專欄
“中國故事”的另類書寫 李德平
漢詩
山水之間(組詩) 姚江平
摸著詞語過河(組詩) 姚 彬
寒露之前必有一場雨水(組詩) 王顯威
空巷(組詩) 郭新瑞
冰川老了(組詩) 涂 擁
小小說
為了誰(外一篇) 李軍民
高鐵上 安 諒
免費醫療 孫仁歌
非虛構
表弟進城 高定存
卷首語
晉商大院從來不缺傳奇,單單一位集官、商、紳、學于一體的近代山西人物渠本翹,就演繹出多少故事?作為姚寶瑄教授的“時令三部曲”之一,和《立秋》《清明》兩場大戲一樣,《夏至》仍是以渠本翹為原型,寫的是他和山西大學堂上海譯書院的故事。夏至這個意象耐人尋味,劇作家本人對此有更為明晰的闡釋:“這一天有一種天然的戲劇情境和美學意義:這是最長的一天,人們往往期待在這一天可以做很多事,但當下的環境、情勢又不允許你做很多事,最后感覺,這一天時間太長了。”“觀竿無影”的祖先訓誡,學堂沒有教過的道理,無聲宣泄在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里。不必刻意制造劇情,一個時代知識分子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都在具體的行動中彰顯了出來。問題是,如何把諸多矛盾沖突裝置在夏至進行鋪排展示,更準確的說法是濃縮,還要遵從戲劇的三一律?劇作家自有匠心獨具的本事。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被帶進歷史的現場,為他們身上涌蕩的民族大義、家國情懷所感動,亂局中的先行者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遼闊世界。
《換生》是在重新估量人生。一位是厭倦了日復一日的重復,為了夢想毅然放棄穩定工作,一心奔向那“有天有地有生命的世界”搞藝術;另一位是一心指望虛構故事,要去“改變世界”,最后不得不放棄體面生活,回到父親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煤礦。畫家的棄礦離土,作家的歸鄉下井,“奮不顧身的理想和兢兢業業的哀怨”此消彼長,兩段并置的青春故事,閑閑敘來,堪稱對失落理想的重新造訪。《念空》像極了一截生活的隱喻。再正常的地方,也有飛短流長,人事紛擾。重要的是,怎么遵照教導,勤謹不懈地做好自己。清靜為天下正,在幾近聲朗氣清的敘述中,那些“不明不白長出的雜草,在俗世風塵當中搖搖罷罷晃晃悠悠”的一切,正在她從容的敘述里,刪繁就簡,呈現出某種光風霽月。頓覺天地為之一寬。
讀《掏圊記》,時不時想起《菜根譚》里的一句話:“學者要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一段掏糞舊事,多數人只怕覺得無聊且臟,作家偏偏苦中作樂,將全副身心投入琢磨研究,甚至還有所發見,所謂淡泊自守,安貧樂道,莫過于此。文章中正安舒,一派天真爛漫,硬是在看似乏味的地方,生生鑿出一方動人舞臺。《新歌謠》不全是想象和期待,自然的饋贈,她盡情感受,舌尖上的歡愉,她也不吝惜字句,處處彌漫的都是飲食男女對待生活的熱烈態度。
在統計學中,城鎮化只是個枯燥概念和數字,倘若細細理論,背后牽扯的卻不知是多少家庭的命運起伏。《表弟進城》以樸素文字記錄一戶農民進城前后遭遇,進城不只是簡單生存空間的轉換,更是重新選擇生活,或者說有了對未來的不同想象。時代、環境的變化在影響著人,這些走出鄉村討生活、做營生的普通勞動者,匯聚到城鄉巨變的河流里,以無與倫與的熱情和堅韌,共同繪就了一幅新時代奮斗者的動人圖卷。(克 海)
來源:山西文學
https://mp.weixin.qq.com/s/dgzqIpHt2LeyFuFtRJq0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