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詩篇》第七卷目錄
《北漂詩篇》第七卷,師力斌 安琪 主編
中國言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各大網站有售
詩集概述
本書是關注當下北漂一族現實生活的詩歌集,詩人們用飽含深情文字寫出了北漂一族生活中的各種境遇及境遇中的自我形象,且將時代的駁雜現場與心靈的體驗深度融合。這些詩作,或攝取日常生活的某個場景,或捕捉內心活動的某個瞬間,或宣泄思想情感的某種波動,在這些詩章里,我們能讀到他們的愛與淚、愁與苦、困苦與掙扎、思念與奮爭,能看到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圖景,也能品嘗到極為豐富的人生百味。
目錄
序言|流動的詩歌盛宴/黃華
光芒(六首)/任何/1
一起去山里吧(六首)/蔡誠/4
十字路口(五首)/張弓驚/7
昌平線(六首)/李穎/12
世界是紙做的(五首)/吳有/15
因為冷(三首)/娜仁朵蘭/18
春天的冬儲白菜(二首)/彭鳴/21
親愛的推銷電話(五首)/徐厭/23
太陽給予我力量(六首)/七月友小虎/26
家(三首)/唐純美/30
擺渡/巴旦木仁/33
安慰自己(三首)/張小云/34
傳說(二首)/王丁強/36
2022(三首)/冷江/38
照進彼此(三首)/馬文秀/41
對弈的下午(五首)/葉匡政/44
霧里桃花(三首)/李金龍/47
出租(三首)/劉虎/50
我將被一條河流切開(二首)/非墨/52
從出租屋搬到新家(四首)/孫清祖/54
荊棘鳥(三首)/孫志翰/57
突然的瞬間(三首)/陳勁帆/60
鐵匠鋪(三首)/安子君/62
香氣卡在春天的十指(二首)/黃文隆/64
天命之年(二首)/任慶/66
炒魷魚/陳成剛/68
揚沙詩學(四首)/陳澤宇/69
門,已經關上(六首)/夢娜/72
想著(三首)/朱德冬/76
騎行隨想(五首)/沉熵/77
干草垛(二首)/黃長江/79
走的路(二首)/馬進思/81
夢中聽到誰在讀詩(六首)/小海/83
誰在夜空中(四首)/魯櫓/87
等待戈多(四首)/孟垚/90
還有至少一個夢想(六首)/老巢/95
深夜就是一團滾燙的炭火(二首)/劉劍/98
螢火蟲和蟬(二首)/王德興/100
雨夜言語(二首)/龍飛洋/102
十月里的父親/席立娜/104
在下班的地鐵里(三首)/蓮子/106
在涌翠路上(三首)/白羽/108
拾荒記/蘭青/110
暴雨和綿羊(五首)/安琪/111
秋/陳藝文/115
移植(二首)/張廣超/116
海變/亦善/118
靜夜思(二首)/袁豐亮/119
一道亮光/紅河/121
十號線落日(三首)/木一禾/122
返鄉的人(三首)/李光濤/124
時間的光澤(四首)/李愛蓮/126
妙喻:魚水情/雷從俊/128
信進去了(三首)/汪宏宗/129
晚年生活(二首)/大草/131
輕(五首)/夜子/133
實在沒有人(三首)/冷宇飛紅/136
我怎么不是一陣風/皇甫芳/139
在燕郊幸福河畔(四首)/鄭成美/140
祭壇旁的古樹(三首)/黃華/142
過潮白河(二首)/火石/144
草(四首)/李林/145
下班回家(四首)/盧吉增/147
京城雪(三首)/武杰/150
等待下雨天/劉傲夫/152
晴雪/郭宗忠/154
寂寞的行者/朱家雄/155
喧囂與孤獨/張世印/156
我的故鄉我的他鄉/周步/157
冬日火焰(三首)/杜思尚/158
櫻桃樹下(二首)/曹喜蛙/160
雪(三首)/陳麗/162
草香/馬麗/164
C面D面/亦琛/166
園中吶喊(四首)/止霄說/167
北京是我的南方(五首)/韓彩英/170
姥姥走后(二首)/王煒寧/175
總得看一場故宮的雪(三首)/陳曦凱/177
初雪/楊罡/179
在北京過臘八/王永武/180
潭柘寺(四首)/張厚生/181
漂泊異鄉卻欠故鄉一份債務(二首)/姜博瀚/185
想去一個地方(三首)/孤城/188
一瓶二鍋頭醉了四面八方的風(三首)/千金子/190
剪掉的秋草(三首)/花語/193
城市里的大象(三首)/綠魚/195
北京的冬天/馬玲/197
優選的位置(五首)/汪再興/198
北風吹我(五首)/星漢/201
洞(四首)/劉婷/204
行走者/鄭躍/208
思鄉小調(六首)/趙瓊/209
自留地(六首)/依依/214
從屬關系/楚紅城/218
暖(四首)/黃金銘/219
詩的命數(四首)/王迪/222
草橋/堅果/226
揮手的黃昏(三首)/柳風/229
痛苦的玉米(五首)/周占林/231
心里的陽光(二首)/祝雪俠/235
慢節奏(三首)/楊東澄/237
故地重游(五首)/沈亦然/240
生活,斜坡的樓梯(三首)/張后/243
黃昏下(四首)/李舒蘭/245
在北京(二首)/梅世澤/248
棲身之所/大玉/250
一粒豌豆的本質(四首)/蘭亭/251
從圓明園到宋莊/林童/254
愛他們(二首)/攀峰/257
夜走的人(五首)/吳紹慶/259
候車室(四首)/楊府/262
晚年目光(三首)/張紹民/265
提前布局的雪(二首)/鄭治興/267
對弈(三首)/項見聞/269
在圓明園看遠山/徐書遐/271
回鄉偶書(五首)/姚永標/272
零下分行(六首)/零/275
秋天的小秘密(二首)/楊超/277
在時間的長桌上(六首)/雁西/279
京韻/劉興哲/284
月亮哪兒去了(四首)/牧野/285
回大海的信(六首)/林茶居/287
獨坐無序(三首)/蘇忠/290
春衫薄,群山空(三首)/劉不偉/294
我是如此虛度了一天(二首)/梁小蘭/297
妹妹(二首)/王冷陽/299
愛恨北京(三首)/李永昌/301
薄如蟬翼的時間(五首)/陳家忠/303
燕山起伏(五首)/孫殿英/307
在雨中沉默(六首)/趙成/311
運送山水的人(六首)/楊東/315
千山之外(五首)/宋德麗/320
北漂札記(五首)/陳克鋒/323
傍晚時分過中軸線有感(四首)/王夫剛/327
夢見熟悉的夢(三首)/馬莉/330
下一場雪會落在哪里(三首)/楓靈/332
新年/小雅/335
后記/安琪336
序言
流動的詩歌盛宴
黃華/文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由師力斌、安琪主編的《北漂詩篇》迎來了第七卷。兩千五百個日夜,北漂詩人們在宏偉與狹小、春花與飛雪、繁華與孤寂并存的北京,共赴一場場詩歌盛宴。如果說“流動”是北漂人的特質,那么“堅持”就是北漂詩人的信念。拋棄世俗的羈絆,他們用詩歌獻祭繆斯,只為心中那盞不滅的明燈。
盡管“北漂”一詞由來已久,但我還是想談一下對“北漂詩人”的理解。從字面上看,“北漂詩人”指在北京生活的外省詩人,但其含義不止于此,從每位詩人每年寫下的“北漂感言”,可以發現歲月在北漂詩人心頭留下的印跡讓“北漂”一詞擁有豐富的精神內涵。自師力斌在《北漂詩篇》第一卷序言中提出將該書作為“北漂一族的文化想象和精神地圖”,兩位主編一直秉持這樣的信念,用詩歌為身處北京的外省詩人打造一方屬于北漂人的精神家園。20世紀 90 年代有一部記錄北漂生活的電影《混在北京》,相較于20 世紀末的電影而言,始于新世紀的《北漂詩篇》有了新的文化含義,反映出北京文學地圖中新板塊的崛起。首先,“北漂”是一種生活態度。“漂”與“混”的區別體現為作者寫作態度的不同,“漂”讓外地詩人在皇城根兒不再需要自我調侃、貶損或精神內耗,而是多了幾分平實和詩意。“從中關村走過 在天安門穿過 / 我卻一點也不感到自卑”(周步《漂在北京》)。盡管北漂人處于“漂泊”狀態,但他們腳踏實地,清醒地面對現實,努力改變生存狀況。其次,“北漂”意味著一種奔赴理想的激情,或是一段雖被磨礪鍛造但無怨無悔的青春歲月。“漂,是一種可歌可泣的生命狀態。北漂,對詩人而言……是一種洗禮”(老巢)。“只有永不停息地‘漂’,才會有奔騰不息的人生”(胡松夏)。最后,“北漂”是一種人文關懷,一種自己淋過雨,主動為他人撐傘的善良,一種不止于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情懷。《北漂詩篇》之所以能夠保持良好的口碑,在于有一批來自“老北漂”的質量穩定的詩稿。他們是固定的投稿人,將北京當作提供“廣闊世界、無限可能”并成就夢想的地方(娜仁琪琪格),把北漂生涯視為“城市的一種深呼吸”(王金明)。北漂生活之于他們,是一段閃光、難忘的青春!因為夢想的傳遞、溫情的流轉,源源不斷新生力量的加入,才擁有創新的可能。
“北漂詩人”不只是一個由流行詞構成的術語,而是一組群像,一組反映當代北京文化的符號和表象。因此,作為文化現象的“北漂詩人”,具有特定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不僅在當代詩歌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具有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人文地理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
“北漂詩人”有哪些特征?如何區別于“打工詩歌”“南漂詩歌”等其他詩人群體?翻閱七卷《北漂詩篇》,隨機訪談數位北漂詩人后,我總結出北漂詩人的三個特征——流動性、重視精神追求和草根特征。
流動性是北漂詩人最明顯的特征。在這一群體內部,年齡、籍貫、性別、職業、愛好不同,從“50 后”到“00 后”橫跨半個世紀的代際差距,從東北到海南橫跨大半個中國,這樣一批詩人卻能毫無違和地相聚在一起,除了擁有“北漂”這一共同的身份,很難再找到其他共同點。流動是北漂人的選擇,包括空間的流動和階層的流動。前者是顯性的,后者是隱性的。前者表現為《北漂詩篇》中諸多書寫北京印象的詩篇,例如,鼓樓白塔、什剎海、銀錠橋、長城、潮白河、后海酒吧街等地標,還有縱橫交錯的地鐵網……
走在北京的路上
我的身子縮小成螞蟻
心卻拔高自己的視線
——郭福來《北京印象》
鼓樓兀自立著
像一個長生不老的人
——王德領《中元節》
在什剎海邊待會兒
流水落花,前朝舊事,難免有點恍惚
在銀錠橋上待會兒
來來往往的游人,摩托車嘀嘀嘀嘀一晃而過
——安琪《待會兒》
地鐵上摩肩接踵的人只是匆匆走過
他們根本看不到這個啜泣的女人
京城的地鐵如蛛網一般伸展
每一個地方你都無法抵達
京城的地鐵
每一個地方你都無法停下
——曹誰《北京地鐵中啜泣的女人》
詩歌中的思鄉主題也是流動性的表現,身在異鄉的漂泊感,體現于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景物自夢境的瘡口魚貫而入”(黃金銘《漂泊患的病,只有故鄉能治》)。對故鄉的思念,對父母妻兒的惦念,讓北漂詩人筆下的風物變得深沉凝練,就連打招呼都帶上京腔,由“你好”變成了“您好”:
我想走過去問候它們:
嘿!您好,駱駝!駱駝,您好——
我想摟著它粗碩修長的脖子
飽經滄桑的駝峰
眼含著熱淚地喊出一聲“老父親”
——陳亮《駱駝》
一封家書,在微信里龜裂
眼中的雨季,打濕了后半夜的夢囈
——王金明《今夜》
在異地他鄉流浪的長夜
家,我又一次想你
你就像高高枝頭熟透的果子
我只能昂頭仰望
卻無法觸及你溫馨的甜蜜
——郁浪子《家,我又一次想你》
家書被淚水浸濕,“家”變成夢里掛在枝頭的果子,可望而不可即。北漂人對鄉愁的書寫,與余光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比顯性的空間流動,階層的流動相對隱蔽,卻寄托著所有北漂人的夢想。部分北漂人通過個人奮斗完成階層晉級,在北京娶妻生子、安家落戶,過上穩定的生活。他們將北漂歲月當作一部個人成長史和青春奮斗史來緬懷,“北漂已是我一場凝固的夢,生活太安逸了,我希望還有機會繼續漂。詩在漂移中有了變化萬千的形狀”(周瑟瑟)。周瑟瑟的北漂感言代表了不少老北漂的心聲。雖然他們獲得世俗的“成功”,但詩歌卻失去原有的銳氣與鋒芒。“人只有在不斷的動蕩中,才能更好地確認真正的歸屬”(孤城)。流動和漂泊是詩人的宿命,優秀的詩人永遠在路上!
重視精神追求是北漂詩人第二個共同特征,也是北漂詩人區別于“打工詩歌”“南漂詩歌”的主要特征。這與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有關,表現為北漂詩人有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超越物質生活的精神追求。北漂群體中有不少在讀的研究生,還有不少剛就業的“學生黨”,他們懷揣夢想,闖蕩京城,將初經人世坎坷的心情付諸紙上。“每一個在北京奮斗的人都是追夢人”(李穎)。樂源靜雯《在北漂的日子里》記錄著地下室里吵架的東北夫妻、三里屯的燈紅酒綠、學院派的虛偽、四合院里用蜂窩煤取暖的辛酸。
在電話里告訴媽
暖氣供應著呢
然后躲進被窩里
深深地哭泣
——樂源靜雯《在北漂的日子里》
盡管他們帶著“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學生腔和濃郁的浪漫氣息,但北漂生活的艱辛與坎坷,讓他們迅速成長,用詩歌詮釋奮斗的意義。
我常常想
鳥兒為什么要學會飛翔
草兒為什么要懂得堅強
魚兒為什么要忘記悲傷
——菅麗欣《風吹過沒有我的村莊》
北漂詩人對精神生活的重視超越物質生活,即便是打工人,從鄉下老家來到皇城根兒,奮斗的目標也不止于賺錢養家,還有增長見識與自我成長,他們早已將這座城市與個人融為一體,“我的骨頭,已長進北京的血肉之軀里”(王迪)。有人把北京當作靈魂朝圣的“圣城”“天堂”:
我想自造一個天堂,在北京
不需要金錢,只有天空? 陽光? 草地
還有愛,我們天天在一起,風能吃
——蔡誠《我想自造一個天堂》
想用大詞就用吧!隨他們去說
要放縱就變成海嘯吧!變成災難才好
想要節制,就把長河落日變成一顆滾滾的沙粒吧
不要和步行的人討論飛翔
你看,天空中,布滿了理想主義的馬蹄
——馬曉康《你看,天空中,布滿了理想主義的馬蹄》
也有人在北京的大街上走走看看,走走停停,在行走中認識自我和這座城市:
走在自己的路上
我快,看到的是匆匆
我慢,就會看到自己的魂靈
……
走著走著
逐漸清晰出我自己
走著走著
我心里就有了我認識的北京
——孫殿英《走在北京》
盡管他們住在陰暗逼仄的出租屋,不見陽光,心中卻有萬丈光芒:
太陽是個吝嗇鬼
從不愿施舍一斜金黃
到廉價的出租屋內
但,屋內并不陰暗
因為床鋪上的人
堅信
前途光芒萬丈
——任何《光芒》
北漂詩人筆下沒有流水線、螺釘螺母,也沒有機器般冷漠的情感。不是因為他們不使用機器、不做工,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令人心酸的過往,而是因為他們心中都住著一個太陽,所以寫出的詩歌總是豪情萬丈。
北漂詩人的第三個特征是草根性,這是《北漂詩篇》留給詩歌界的第一印象。北漂詩人來自各行各業,囊括了快遞物流、建筑家裝、保潔家政、商業律政等各行業的勞動者。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宋莊藝術家、皮村“新工人藝術團”等詩歌群體,他們居住在燕郊、通州、馬駒橋、大紅門等地,貌似喜歡群居生活,但實際上是起伏不定的房價決定了北漂一族的流動軌跡和方向。他們筆下的北京城充滿煙火氣息:
生活只有一面,奔波,快餐
地下室? 和蟄入心中的孤獨
在北京,七年了,他跨不過這籬墻
但仍沒有離開,黑暗里的一口井
——蔡誠《快遞員速寫》
他從不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衣食無憂
每天在花園里撿拾
在淺薄的命運里尋找生活
——張華《某拾荒的人》
夢想從干癟的燒餅上開始
商場排骨攤位上的臺秤
淘汰了我不精密的數學
又悻悻來到昌平
報刊社臨雜工的美夢也破滅了
最后一站? 租住在房山區
一家藥店接納了我
謀了個駐店“導醫”的差事
——王寒山《大雪中的北京》
草根性代表著團結、戰斗與共情:
生活就是一場戰斗
……
野草般的我們生來就倔強
——許多《生活就是一場戰斗》
皮村這片現實的開荒地
理想的試驗田才剛剛開始
物理的空間隨時可被拆除
精神的凝聚才能星火燎原
——小海《最后的打工博物館》
我知道這是一種特殊的北漂
他們的漂泊或許短暫
卻纏繞著更多沉重的悲涼與無助
——養蜂人《另一種北漂》
當養蜂人(張靈)看到地鐵里奔波疲憊的病患家屬,產生深切的共情,把來北京看病的人群視為“另一種北漂”,這種悲憫的情懷難能可貴。
感恩,致敬北漂人!是詩歌把我們連接在一起!將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職業、不同年齡、說不同口音普通話的兄弟姊妹,聚集到《北漂詩篇》。
詩歌點燃暗室里的蠟燭,照亮黑夜中踽踽前行的異鄉人。愿這微光伴隨你我到人生的下一處驛站。用《我在地鐵讀〈北漂詩篇〉》的末句作為結尾:“讓后人知道有一批北漂的人曾經來過……”
2024 年 1 月 8 日,北京祿米倉胡同
后記
安琪/文
一年一度的編排工作于我,是累并快樂著。坦率地講,編《北漂詩篇》我還是挺發怵的,不是發怵于質量,而是發怵于數量和編排過程中的煩瑣。數量是因為,《北漂詩篇》不是定向約稿,而是面向整個社會的郵箱征稿,北漂這個群體有它的特殊性,老北漂有的因這因那,離開北京了,新北漂又加盟了,所以,《北漂詩篇》的郵件是必須封封要讀的,唯此才不會遺漏每一個優秀的北漂詩人。和其他以名家為主要作者群的年選不同,《北漂詩篇》的作者隊伍更多來自基層,許多人并無投稿經驗,故而在文本的選擇、編排上,在簡介的書寫上就無法做到拿來即用,需要編者加以篩選、整理。一部書編下來,常常是腰酸背疼。但相比于書中眾多作者在生活第一線的艱辛勞作和心力交瘁,編書的累又算得了什么。《北漂詩篇》從策劃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是一部帶著生命體溫的選本,是一部具有平民精神的選本,《北漂詩篇》為北漂詩人們打造的這個展示酸甜苦辣人生的陣地,值得每一個北漂詩人珍惜,也值得歷史記憶!
每年的編排我只對打頭作者費了心思,其他的就按來稿先后了。我挑選第一人的理由是:(1)相對陌生,不是著名的那種;(2)詩歌不能太沉重,太沉重放第一,容易頭重腳輕;也不能太輕淺,太輕淺沒有分量;要舉重若輕,要能讓人在生活的暗色中看得到光、看得到力量。基于此,本卷我選擇任何的詩打頭。這是任何第一次投稿《北漂詩篇》,編輯到任何詩歌的那天我很激動,毫不猶豫地把編好的稿子發到北漂群并呼吁編輯們選用,這也是我編輯過程中愛做的事。我希望優秀的北漂詩人的詩歌不僅入選《北漂詩篇》,而且也能入選其他優秀刊物和選本,為人所知,改變命運。關于任何的詩,我們可以讀本卷入選的詩作,我且引用一首短詩如下:
太陽是個吝嗇鬼
從不愿施舍一斜金黃
到廉價的出租屋內
但,屋內并不陰暗
因為床鋪上的人
堅信
前途光芒萬丈
我想,這就是年輕人對未來的信心!這也是每一個北漂人來到北京并堅信自己能在北京立足的信心!
2024 年 1 月 10 日,北京
《北漂詩篇》1-6卷
來源:北漂詩篇
https://mp.weixin.qq.com/s/2PArzHzdUfd5hhSngihUHg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