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攝影世界的生態觀照

1 

攝影世界的生態觀照

——重讀色·哈斯巴根《生命的呼喚》攝影集

 

作者:溫智慧

 

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提出20年之際,神州大地在總書記理論指導下,生態建設穩步前行,鄉村巨變前所未有。阿拉善的生態建設毫無例外大踏步地走向屬于這個時代的生態文明。

此刻,再一次翻開色·哈斯巴根攝影作品集《生命的呼喚》,心中有萬千感慨,有一種仰望的由衷油然心底。此時,才知道了這部影集出版時的深意,乃至到現下都保有非凡意義的生態價值。《生命的呼喚》背后,是一個攝影人的發現與傾訴,是一個攝影人生態意識的萌發與覺醒。

4月17日上午,接到阿拉善政協文史專家朝格圖老師的邀約,午宴上有原“澳援辦”澳方白愛蓮博士、色·哈斯巴根夫婦、澳援辦原辦公室薩仁老師、還有賀蘭山林管局退休草木專家攝影家趙登海老師。交流過程中談及起《生命的呼喚》影集的前世今生,一致認為這部影集的社會貢獻深遠而現實,在大家講述的故事中沉迷,聽得饒有滋味,滿心致敬。朝格圖老師有意讓我為《生命的呼喚》寫點什么,當時感覺這件事責任重大,卻又義不容辭,更是理所應當,大家的相聚是出于責任和情懷,欣然接受這項委托。

色·哈斯巴根,是阿拉善攝影藝術的先行者,多年潛心攝影藝術研究,醉心攝影藝術實踐,全心積累攝影藝術理論提升與實踐飛躍,他的攝影作品享譽海內外,碩果累累,更是阿拉善一張張鮮亮的藝術名片,把阿拉善從遙遠的天邊推介到世界各地,讓阿拉善的名字插上飛翔的翅膀,為阿拉善經濟社會和文化旅游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色·哈斯巴根,阿拉善額魯特蒙古族,出生于1959年,從小對家鄉一草一木的熱愛深深植根于內心,當年一幕幕豐饒的故園風情和風光,讓他癡迷,驕傲。不知何時,家鄉的一切都在變,風沙天氣越來越多,草原植被日漸稀疏,兒時的景象如昨日黃花,在夢境逐一回放,現實中卻遙不可及,他無比痛心,決心以一種什么形式,把這種情況告訴給大家,引起社會重視。

阿拉善之于色·哈斯巴根來說,是他成長的田園、是他精神的原鄉、是他藝術的天空;色·哈斯巴根之于阿拉善來說,是田園的赤子、是原鄉的行者、是天空的歌者;阿拉善風光之于色·哈斯巴根來說,是他美學的審度、是他審美的發現、是他精彩絕倫的藝術呈現;色·哈斯巴根之于阿拉善風光來說,是審度的先覺者、是發現的表達者、是呈現的踐行者。

他深入到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的縱深,用雙腳丈量大地、山川、戈壁、沙漠……他深邃的目光掠過阿拉善無限風光,用鏡頭留下阿拉善秀美的風光和風情,記錄生產、生活的變遷,記錄草原退化,生態脆弱,沙化日益嚴重的現實和現象。他的攝影作品一直是推介和宣傳阿拉善的重要資料,為政府的招商引資和文旅的建設做出妙不可言的貢獻。《生命的召喚》一書里的影像資料,引起有識之士的關注,被政府部門列為關于生態決策的重要參考文件。

他從當年的徒步、騎駱駝到現在開車,經歷了我國交通工具和公路發展的變化;他從膠片攝影,自己沖洗到現在數字化和無人機航拍,見證了攝影設備的每一次升級換代,說他是攝影博物館,足夠名副其實。當年有他為企業家全程向導,才有了“月亮湖”這張阿拉善最為鮮亮的風光名片的落地生成;當年,他給“企業家論壇”已故劉曉光先生做向導考察阿拉善,劉曉光先生在他的攝影作品里了解到阿拉善的生態情況,倡議組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現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不僅在阿拉善生態建設上作出了非凡的成就,在全國各地都有他們公益奉獻的新聞和現實。

2004年,由102個中國知名企業家(包括香港臺灣的企業家)籌備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大會,閉幕式上,新任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總監發言中提到:“今天我們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的成立,不要忘記一個人,他就是阿拉善本土攝影家色·哈斯巴根,我們是通過他和他的攝影作品,才了解到阿拉善生態環境的惡化情況……”。

色·哈斯巴根,出去拍攝半個月20天或一個多月都是常事,由于通訊條件所限,家里人和單位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方便的時候發一封電板,報個平安。在創作途中迷路、挨餓、遇險、病倒等各種困難危險都經歷過了。

他的作品不僅作為政府重要的宣傳資料,還是外界了解阿拉善的重要載體和一扇明媚的窗口。當時色·哈斯巴根作為的“中澳技術合作內蒙古阿拉善環境整治與管理項目”本地專家,為項目提供了巨大的影像資料幫助,生命的呼喚》的出版自然得到項目組的大力支持,項目澳方組組長諾爾·豪格說:對于《生命的呼喚》這部畫冊的出版,我們感到由衷的榮幸和自豪,相信,影集不僅僅是一部藝術作品,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對中國乃至國際環境保護產生深遠的影響。 

可貴的是,出版《生命的呼喚》這部影集時,色·哈斯巴根完全可以選取商業性運作的影像資料,而他并沒有,選擇了反應阿拉善生態脆弱和荒漠化現實的片子,纂輯成冊,這里的生態意義和生態意識,最為難能可貴。色·哈斯巴根的家園意識,和責任意識在這部影集中得以詮釋和彰顯,也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認可和贊譽。

話說回來,對生態的感受和保護的話題,最為深情的莫過于政府,最為深切的莫過于當地生產生活的農牧民。深居沙漠的老人回憶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沙漠里各種灌木、花草茂盛,好多地方駱駝進去都看不見,而今兔子跑起來都露脊梁。這是他們的擔心與焦慮。

色·哈斯巴根的大義之舉,是無價的赤子情懷。他深情地說:“我的攝影鏡頭不能不對準那些吶喊著的生命,不能不為漸漸逝去的家園而呼喚。在這片土地生長的我,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的人們了解西部生態,讓更多有識之士關注和支援阿拉善生態環境的建設,讓中國西部沙塵暴的發源地——阿拉著重新點染綠色的希望,這將是我不懈的追求和最大的心愿!”

已故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盟委書記陶克在寄語中寫道:《生命的呼喚》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能使人們在震驚、感慨之余,更多地引發一些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考,引起人們對阿拉善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進一步關注。……逐漸探索并找到了一條治理阿拉善生態環境的正確之路——“轉移發展戰略①”,……同時,在中央、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外界的廣泛關注下,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搶救與生態保護工程、澳援項目等一些治理阿拉善生態環境的工程開始實施,賀蘭山水源資源涵養次生林、額濟納胡楊林先后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拉善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框架得到批準,增強了阿拉善各族干部群眾治理生態環境、加快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生命的呼喚》一書在國家設立“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在“狼心山分水”的決策中,均起到參考和呼聲作用。

時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解振華在寄語寫道:……《生命的呼喚》再一次敲響了生態環境的警鐘,人們不應當再向大自然過度的索取,依法保護環境,重建山川秀美,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讓生命永存,是我們每一位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公民義不容辭的使命。希望通過這本攝影作品集能夠喚起更多的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那時,色·哈斯巴根的攝影作品,已經多次在日本、美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發表或展出,還頻頻在國際和國內影展影賽中獲獎。2000年被授予內蒙古二十世紀攝影“世紀之星”稱號。當時,已發表和展出攝影作品3000多幅。色·哈斯巴根當時的藝術身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1996年出任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被授予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香港《中國旅游畫報》社特約記者、內蒙古阿拉善盟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這一切成績和榮譽的取得,是他最為真實的藝術寫照與生命情感的共鳴。

當年在組織出版《生命的呼喚》影集時,澳方白愛蓮博士作為全程跟進翻譯,對影集的出版作了大量工作,在朝格圖老師的午宴上,不難看出白愛蓮博士的欣然與激動,色·哈斯巴根更是深深感懷并感動,他(她)們眼睛里流露出來的不僅是合作的愉快,更是人文情懷,共同為“地球村”作了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的開心和勝意。

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于健在寄語中全面肯定色·哈斯巴根攝影藝術的審美和美學價值,重點談到色·哈斯巴根身上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沒有把攝影當成休閑的玩意,而是以強烈的愛——愛家鄉,徹骨的痛——痛生態退化,來從事攝影工作的。這些作品,主題鮮明,情感質樸濃烈,是作品的靈魂所在。

最為可貴的是色·哈斯巴根一家兄弟幾人都是阿拉善知名的藝術家,而且都對生態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和知見。作曲家色·恩克巴依爾和色·哈斯巴根兄弟二人,于2002年11月7日在北京第四屆亞洲藝術節上共同舉辦了《生命的呼喚》——環保主題個人合唱作品音樂會暨個人攝影展覽。他們合作舉辦的個人生態影展和個人環保作品音樂會是國家文化部選準、中國唯一推薦參加第四屆亞洲藝術節的展演項目。作為閉幕式重頭戲,為那屆藝術節拉上圓滿的帷幕。

2005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舉辦色·哈斯巴根100多幅阿拉善生態與文化多樣性個人攝影作品展,在全國保護生態環境突出貢獻者表彰頒獎大會上,色·哈斯巴根榮獲《阿拉善生態與文化多樣性人個攝影》生態“滋根獎”,大會大屏幕上循環播放的環保圖片,和所有宣傳材料全部都選用他的攝影作品。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余存考察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為著名的科學論斷之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具有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神特質。成為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揭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辯證哲理,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問題。

《生命的呼喚》這部攝影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色·哈斯巴根心中理想的家園。這里綠草如茵,湖水碧透,駱駝肥碩,羊兒歡跳,與遠方的沙漠,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第二部分是沙塵暴和荒漠中的人的生存狀態。1993年5月5日的沙塵暴,遮天蔽日,山呼海嘯,攪作一團,滾動著碾向村莊和山野。在荒漠化土地上生存著的人們,充滿憂傷、凄涼與迷茫;第三部分是在黨中央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當地政府帶領人們改造荒漠恢復綠色所取得的成績,形成生態治理與生態惡化的鮮明對比。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并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啟示,中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理念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為人類綠色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挑戰,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強大合力。

因為文章體量所限,還有好多未盡的故事,用中央電視臺記者克明的“眼睛”里面的句子結尾。

……這雙眼睛歷經滄桑,卻又童心四溢,這雙眼睛銳利明亮,卻又拙樸純真。這雙眼睛的主人,就是色·哈斯巴根!

                                                          

注釋:①色·哈斯巴根《生命的呼喚》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4,第5頁。

 3

作者信息:

姓名:溫智慧   滿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阿拉善盟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中文字幕资源8| 最新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你懂的视频| 亚洲小说图片区| 亚洲综合五月天|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GOGOGO高清免费看韩国| 美女私密无遮挡网站视频|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乱子伦露脸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z0z0z0女人极品另类视频|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天天在线综合网|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久碰人澡人澡人澡人澡人视频| √天堂中文www官网|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不要下载的 |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又爽又黄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269tv四季直播苹果下载| 粗大白浊受孕h鞠婧祎小说 | 扒开内裤直接进| 国产日韩在线看|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你懂得|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