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兒女鑄鐵魂
——讀《黃河英雄兒女傳》
作者:張彥平
巍巍中條山,滔滔黃河水,這里是秦晉豫交界的戰略要地,承載了太多的記憶。抗戰時期,英勇無畏的三秦兒女曾在這里演繹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讓后世子孫為之感懷,為之垂吊。為了攫取資源和財富,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導致我大片國土淪喪,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們的河山,蹂躪著我們的人民。在這民族危亡之際,無數的中華兒女挺身而出,投身于那血與火的戰場,英勇的陜軍用血肉之軀和無畏的精神在中條山一線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屏障,讓來犯之敵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日寇企圖吞并我大好河山的妄想成為了泡影,陜軍特別是陜西冷娃英勇無畏的表現,讓山河為之側目,讓日月為之動容。
歷史不會遺忘,《黃河英雄兒女傳》正是承載了這段記憶,讓人們重拾那段被淡忘的歷史,銘記陜軍特別是陜西冷娃的那段崢嶸歲月。《黃河英雄兒女傳》全書共十九個章節。讀完后,我們能感受到它的三個顯著特征。
第一,故事情節描寫細膩生動,許多場面驚心動魄,讓人回味無窮。
陜西關中“刀客王”的后代——神槍手郭飛首先出場。這位孤膽英雄奉命在潼關一線的溝壑林莽地帶狙擊來犯之敵,他彈無虛發,打出了陜軍(秦東第1軍)的軍威,兩次伏擊,殲敵41人,令敵人膽顫心驚。“六六戰役”中,駐守中條山的郭飛帶領特務連再次發威,用機關槍成功擊落3架日機,打擊了敵寇的囂張氣焰。
在奇襲風陵渡的戰斗中,韓誠兄妹和陜南游擊隊采取兩面夾擊的戰術,殲敵一個小隊,奪取了渡口。之后配合陜軍一個營采取圍點打援戰術,消滅了來增援的兩個日軍小隊,摧毀兩輛裝甲車,取得了大捷。
在解放永濟的戰斗中,韓誠兄妹帶領民團隊員喬裝改扮,進入了敵占區——蒲州城,通過秘密暗道直搗敵酋老巢——摩云樓,抓捕了敵首——日軍最高指揮官伊藤雄文等,讓敵人措手不及,亂了陣腳。抗日民團及陜軍乘機猛攻趙伊城、蒲州城和萬固寺,殲敵1000多人,取得了蒲趙大捷。
為了粉碎敵人進攻中條山企圖,配合集團軍完成對敵人的合圍,郭飛、韓誠所部(團)奉命在望原山一線阻擊敵人。陜軍將士同仇敵愾,與數倍于我的來犯之敵展開鏖戰,奮勇拼殺,血染疆場,全體將士壯烈殉國,展現了陜軍將士不畏強敵,舍身為國的豪邁氣概……
第二,表現形式多樣,塑造人物生動形象,全面提升了作品的內涵及品味。
文中主要人物葉劍、郭飛、韓誠、韓曉梅、孫玉茹、“賽貴妃”等的形象刻畫生動,有血有肉,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纏綿悱惻,體現了陜西人敢愛敢恨、正直善良的淳樸性格和深深的家國情懷。為了抵御外侮,拯救國家,他們會舍棄小家,舍棄親人,毅然投入到血與火的戰場,這才是我們陜西人、陜西冷娃的真性情。
文中多處引經據典,有《帝王世紀》、《史記》、《左傳》中的精彩段落,提升了整體內涵。引用了文豪白居易、趙子貞、王之煥等名人的詩歌詞賦,提升了整體美感和韻味。引用了民間傳說俚語,對楊玉環等蒲州名媛成長經歷進行記述,讓讀者不禁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文中運用了魔幻的寫作手法,如漢奸黃仁和到運城關帝廟上香,被突然降臨凡間的關公痛斥責罰。在對抗國民黨頑固派——督察別動隊襲擾的戰斗中,民團戰士李忠化身關公怒打其頭目曾富貴,令其瘋癲。李忠為了解救戰友,舍身犯險,在臨晉城武廟化身關公痛擊敵寇。等等,通過這些描寫,增加了全文的美感和玄幻色彩。
第三,本文主題鮮明,立意高遠,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本文與國內國外許多關于戰爭題材的名篇佳作相比,有其獨到之處,主題表達突出,讓讀者感觸深刻,在內心深處產生深深的共鳴。在三秦文化中,它填補了描寫陜軍抗日的空白,具有獨到的價值,讓人們充分了解了那段被淡忘的歷史,產生了對先輩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按照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中國文學藝術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要求,該書無疑是這方面的典范之作,它站在陜西民眾的角度,揭示了那段讓人難忘的歷史,值得我們永遠緬懷和追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