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與刀的辯證
—— 燕南飛《科爾沁筆記》組詩意象探析
作者:常耀宗
燕南飛的詩名,我早有耳聞。真正閱讀他的詩作,是從我們一起參訓、互加微信后開始的。坦白說,他的詩很難讀,要想走進他詩歌的深處,非得沉下心來,讓時間在字里行間慢慢游走、靜靜沉浸,方能探及到詩句背后那些幽深的意象。
燕南飛在詩集《科爾沁筆記》中的一些組詩,皆巧妙地運用了雪與刀的組合意象,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凸顯了詩歌的力量,引發讀者共情與深思。詩集中《科爾沁筆記》組詩雪與刀的意象并非孤立的存在,二者在隔離與覆蓋的辯證關系中,共同構筑起科爾沁草原貫通遠古與未來的史詩吟唱。它們的共生,正是生命在絕境中對生存意義的不斷叩問。
雪:在覆蓋與孕育間交替
《科爾沁筆記》中的雪從覆蓋開始,沉寂下暗藏著萬千的生機。
“枯寂是一把手術刀/無聲的割開。雪的顏色”(《十二月》),雪的顏色是蒼茫的白,它覆蓋了衰敗的草舍、空曠的牧場,將“活著/不過是一個等待的方式”的孤寂裹在里面。這種覆蓋是對現實的遮掩:“羊的咩叫是大雪的顫音。撐起無垠的白”(《雪地上》),大雪用茫茫的白抹去了羊的存在,也藏起了偷羊人“它想領著一場雪/回到山那邊去”的疲憊。雪掩埋了現實,暫時壓下了沉默中疼痛的氣息。
雪的覆蓋從未終結生命?!疤栠€是忍不住了,輕輕捧著整個牧場/暖一會兒”(《冬日》),雪的冰冷下藏著太陽的暖意?!绑w內長滿了春天,梨花一樣簌簌落下”(《冬日》),即便在冰封的原野,生命的底色仍然是春天。最妙的是“一場雪,在夜晚的刃上行走……像一件披風/為大地取暖”(《一場雪在夜晚的刀》),雪以“刃上行走”的鋒利姿態降臨,最終卻化作柔軟的“披風”,用覆蓋的方式孕育大地。它是終結的象征,也是新生的溫床。
組詩中的雪不止一種樣子,它是“安靜地傳承衣缽”(《雪無痕》)的載體,也是“叫醒黎明”(《雪在落》)的使者。在“反芻一場雪”(《在羊場》)的動作里,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這種多義性讓雪的意象總是在覆蓋與孕育間沉浮。
當“我已經坐在一朵雪花上了”(《雪無痕》),雪成為人與天地對話的媒介,它將人的存在變得如“一朵雪花”般輕盈,又以“安靜地傳承衣缽”賦予人精神重量。衣缽代表傳承和信仰的延續,而雪的易碎又暗示了傳承的脆弱。這種矛盾在“反芻一場雪/夜的影子,小心地捧起月亮”(《在羊場》)中很明顯,雪是回憶,月亮是希望,夜色是守護,三者構成了科爾沁大地上最樸素的生存哲學,即在寒冷中守護生命的火種。
雪擅長掩蓋創傷。當“真的不小心/碰碎了一坡牛羊”這樣的悲劇發生后,雪就像一塊天然的遮羞布,把傷痛暫時隱藏了起來。而“分娩一只懶懶的太陽。云朵是它散亂的腳印”(《在羊場》)這樣的景象,又沖淡了那份傷感的意味。不過,雪的掩蓋只是暫時的,并沒有真正消除創傷。正如“聽得見它叫醒黎明”所暗示的,等黎明一到,冰雪融化,被掩蓋的痕跡終究會顯現。這種從覆蓋到消融的過程,正像是生命中從遺忘到喚醒的隱喻。
綜上,雪在覆蓋與孕育間交替,是科爾沁的寒暑節律,訴說著生命沉寂與勃發的輪回,簡練的字句里藏著土地的溫度與力量。
刀:在破壞與救贖中游走
《科爾沁筆記》中刀的為本質是切割,雖然具有破壞性,但暗含了救贖的可能。
“枯寂是一把手術刀/無聲地割開。雪的顏色”,刀本是用于破壞的工具,它悄悄割開雪的表象,露出它背后的空寂?!袄潇o無比的刀子割下/多像一場無法坦白,卻又發生已久的儀式”(《一場雪在夜晚的刃上行走》),刀打破沉默,讓“不說愛,也許就是傷害”這種隱形的疼痛暴露了出來?!皩⒂幸恢Ю┻^門楣……竟把這風塵開刀問斬”(《雪夜》),這里刀被比作“利箭”,它能斬斷過往的糾纏,也會帶來撕裂般的疼痛。
刀的破壞力背后藏著生存的殘酷?!斑@次/真的不小心/碰碎了一坡牛羊”,這句詩雖未提到刀,卻滿是刀的鋒利感。失手造成的損失,如同刀刃失控造成的誤傷?!耙黄隆边@個量詞讓個體的失誤具有了群體性的悲愴感。“那些輕柔在收割遺忘”,“收割”本是用刀進行的動作,這里卻把“遺忘”比作可收割的作物,這就暗示著時間像一把無形的刀,正溫柔地抹去記憶,這種溫柔的破壞比直接的傷害更令人感到惆悵。
然而,百流歸海。刀的破壞終會走向救贖?!罢堅试S我用這把利器,收割心頭的蒿草/讓窗子漸漸荒蕪”(《雪在落》),這是刀在剔除內心的雜念?!耙话讶械某聊?見證骨肉分離/還有一聲卑微的歉意”(《刀鋒》),這是刀在沉默中接納痛苦,它割裂了圓滿,讓人在殘缺中懂得了低微的抱歉。最透徹的是“愛上一根白骨的溫度/插在低處/那是唯一不會背叛的武器”(《刀鋒》),刀在此成了抵御空洞的救贖,它以鋒利的存在,讓脆弱的生命在“白骨”中找到站立的支點。顯然,詩中的“刀”不是具體的工具,而是兼具切割與收割的雙重力量。刀的每一次出現都會帶來某種“失去”,卻也孕育著新的可能。
組詩中刀的救贖意義十分突出?!白尨白訚u漸荒蕪/讓灰燼愛上灰燼。讓雪落的聲音/說不”(《雪在落》),在這里,刀的收割成了凈化的方式,讓腐朽回歸腐朽,傷痛也得到了補償。這種救贖在“一層一層地為大地止痛”中達到了頂點。刀的鋒利化作療愈的力量,如同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剖開病灶后終會縫合傷口。詩中“也曾猶豫過,掌心里一片茅草在生長”(《從前》),茅草象征著雜念,而刀的存在,正是讓人有勇氣剔除雜念,回歸本真的底氣。
總之,破壞與救贖本是一把刀的兩面。只有在破壞與救贖二者間找到平衡,科爾沁的風里才能既飄著草香又滿是生機。風里的每一縷氣息,都在訴說著生存、生長和共生的故事。
雪與刀:推動生命在矛盾中輪回
雪與刀的共生,本質上是“柔與剛”的辯證,它們推動生命在矛盾中輪回。
“一場雪在夜晚的刃上行走”,而刀也帶著雪的溫柔移動,兩者的界限在此漸漸模糊。雪的覆蓋與刀的切割相互成全?!耙涣AQ?劃破月光。如兩粒相依為命的塵埃”(《一場雪在夜晚的刃上行走》),雪借刀的“劃破”有了動態,刀借雪的溫柔弱化了鋒利。“巨大的悲傷削過北風的踝骨。一把刃的沉默/見證骨肉分離”(《刀鋒》),刀的削與雪的落共同構筑了悲傷,讓這份疼痛在沉默中成為生命難忘的印記。
這種共生關系最終指向生命輪回?!安徽f愛,也許就是傷害”與“只需要一個眼神,就像這場雪/無聲的落”(《一場雪在夜晚的刃上行走》),讓刀的“傷害”與雪的“沉默”達成了和解。而“聽得見它叫醒黎明”,則讓刀的破壞與雪的覆蓋在“叫醒黎明”這一刻形成閉環,即破壞是為了清理,覆蓋是為了孕育,二者共同促成生命的循環往復。
“夜的影子,小心地捧起月亮”(《在羊場》),雪的輕柔與刀的鋒利形成對比,卻在“捧起月亮”的動作中相融。月亮是雪與刀共同守護的精神象征?!俺吮┰谙冢疫€會按住自己的心跳。捕捉一聲聲靈巧的悸動”(《從前》),冰雪消融是雪的退讓,“按住心跳”是刀的克制,二者共同維系著內心的平衡。
這種共生的本質是對土地的熱愛?!耙恢荒_踩著故鄉”(《雪在落》),故鄉是雪與刀的起點,也是終點。雪覆蓋故鄉,是為了守護它。刀切割故鄉,是為了重塑它。“蒼老的身體消失了,不回家,什么也不想/被寒冷包裹著火焰,風一吹就亮”,當生命走到冬季,雪的寒冷與刀的火焰早已融為一體,化作故鄉永恒的一部分。
燕南飛《科爾沁筆記》組詩中的雪與刀,是解讀科爾沁大地精神的兩個關鍵詞素。雪靜靜地落,承載著回憶和歲月的印痕。刀很鋒利,推動著改變和新生。雪和刀的相遇,是對生命的一次錘煉。被雪覆蓋時,人會銘記過往。被刀切到時,人會獲得成長。二者看似矛盾,其實是對立統一的整體,能達成和諧。這不僅是科爾沁的生存哲學,也是所有扎根大地的生命共有的智慧,也就是以溫柔接納苦難,憑勇氣跨過人生荊棘,最終在雪與刀的交織中,流淌出生命與歷史的厚重詩意。整首組詩既有天地蒼茫的美感,又蘊含著文明碰撞的深刻思考。在風雪與刀鋒的映照下,生命的力量與歷史的回響,都化作了耐人尋味的永遠記憶。
當然,燕南飛的詩歌不止有雪與刀的意象,他還通過多種意象審視人生,證明詩歌是生命本真體驗而不是修辭技巧。這種不回避、主動介入的創作態度,讓他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當作詩歌現場,不斷創造豐富意象,寫出“內蒙古”的詩意。
(本文系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當代文學協同研究中心研究成果{1})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烏蘭察布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察哈爾右翼前旗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