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骨遺韻之光
——《耕夫詩草》序
峭巖
立秋剛過,署消氣爽。幸得“天津詩人讀詩會詩叢”之《耕夫詩草》,讀之,如入空谷聞清籟,臨幽澗見璞玉,心有所思所感。耕夫之作,非惟格律工穩、辭采粲然,更兼風骨峻峭、情思真摯,實為舊體詩中難得之清響。
舊體詩詞,貴在遣詞造句,意象深邃。讀后,此等期待,如愿以償。如《2002年元旦有感》:“日月永恒心如丹,風摧秀木仍昂然。竹經寒暑綻青翠,松歷風霜立蒼巖。半對半錯不言悔,將計就計思路寬。新年回望荊棘路,胸中自有鶴翔天。”以日月之恒,喻心志之堅,以秀木之摧,見傲骨之姿。又言竹之青翠、松之蒼巖,皆托物寄志,胸懷高遠。而末句“胸中自有鶴翔天”,點睛之筆,躍然紙上,令人叫絕。
他的《題于晉鯉先生畫虎》一詩:“威加山林行生風,仰天長嘯鬼神驚。”,筆勢磅礴如霹靂裂空,虎魄錚然躍出紙面。然其魂不在猛獸之形,而在“百惡不敢侵正氣,壯懷激烈伴平生”之精神。此非畫虎,實寫君子浩然之氣、剛烈之懷,金石之聲,鏗然可聞。
又如《母親節感懷》:“五月草木已芬芳,莫若萱德布溫馨。每臨節日增思念,心香一炷祭娘親。”,以草木自然之芳,反襯慈母德馨之永。結句“心香一炷祭娘親”,語淡而情濃,哀思如縷綿延不絕。使人想到《詩經《蓼莪》之篇“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感嘆,讀之有動霜露之悲。
在《水調歌頭.望酒泉》一詞里,詩人這樣寫到:“‘神舟’騰空日,世人望青天。壯哉航天發射,一朝將夢圓。詩留當年繁盛,壁畫神女飛仙,美酒多如泉。”面對航天大夢,情飛意湍,百年飛天夢想,傾瀉筆端。而“一朝將夢圓”和“美酒多如泉”相互勾連,至使激情推向極致,可說完美無缺。
瀏覽耕夫的詩,題材廣涉感時、懷人、詠物。尤其他緊跟時代脈搏,國之大事,民族之旅,乃至民生煙火,皆有詩可鑒。而一以貫之的是,乃其丹心正氣。觀其詩風,橫貫其中。我們堅守的是——律絕古法而能出新意,典故化用無痕而情境鮮活,就是既得唐詩之氣象亦含宋詞之雋永。以達成語言之凝練、意象之悠遠、境界之超邁的詩詞之氣象。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家鐘嶸,在《詩品》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又說:“五言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并強調詩應“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這才是詩之志也。耕夫徜徉于天地之間,感歲時之代謝,察萬物之榮枯,念慈親之恩重,念友誼之久遠,而后發為詩章。完全是他生命體驗的結晶,是他與時代脈搏共振的發聲。.
可以說,這本詩集的出版,不僅是他個人的一次詩記憶,更是舊體詩詞傳承薪火之光芒。在這里,讀者展卷,或見松竹之節,或聞虎嘯之風;或浴時代之光,或感春暉之暖,此等心曠神怡,皆為真詩與人心相照的反饋。希望讀者耐心默讀,從中發現詩的力量,聊得一光,撫慰自己的心靈。
是為序。
2025年8月21日
峭巖,當代著名軍旅詩人,河北唐山人,現居北京。歷任解放軍出版社副社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政治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主席。曾獲“中國首屆新國風杰出詩人獎”、第15屆(昆明)國際詩人筆會授予的“中國當代詩人杰出貢獻金獎”、第20屆〔長樂〕國際華文詩人筆會授予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著有短詩集《星星,母親的眼睛》《幽幽綠地幽幽情》等、敘事長詩《高尚的人》《靜靜的白樺林》《一個士兵和一個時代的歌》《遵義詩筆記》《仰望》《燭火之殤——李大釗詩傳》《跪你一千年——寫給文成公主的99首情詩》《蕭蕭班馬鳴——蕭軍詩傳》《落紅——蕭紅詩傳》《七月!七月!》《八月!八月!》、《峭巖文集》12卷等60余部。
耕夫,1964年出生,本名史忠義,河北青縣人。從警42年,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原一級高級警長,作品散見于《中華辭賦》《天津詩人》《詩潮》等文學期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