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直平實的講述,抵達內心的書寫
——讀郭志鋒文集《萬安賦》有感
章驍
當這本淺紫色的《萬安賦》抵達我掌心的時候,我心里漫起一股久違的暖,如期待已久的朋友,終于相見。
作為本地作家,和郭志鋒相識已久,對他的文字當然不會陌生。但系統地讀他的作品,還是頭一回,平日間,只是在報刊和雜志上,零零散散地看一些。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發表的作品不少,但集結出版的卻不多。在我看來,作者雖然之前也出版過一些集子,但《萬安賦》才算是作者用心精選,堪稱正版的第一本書,它的問世,如一杯水酒,醇厚且溫熱,來得正是時候,把作者的真性情,坦白地交與期許多時的朋友和讀者。
這本書,通篇分六個章節,基本囊括作者近期所創作的各種文字,包括雜文、散文、詩歌、評論、小說,甚至戲劇。僅一本書,內容涉獵的文體就達六七種之多,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細看內容方知,選編入書的,只是作者近些年在國內一些媒體公開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還有許多文字都未能編入,由此可見,這些文字,只是冰山一角。
無論是雜文,散文,還是詩歌和評論,從文字里,都能窺透出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在雜文系列里,這種直率尤其突出,對待官場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作者嫉惡如仇,筆尖鋒利,針砭時弊,毫不忌諱。如開篇就是發表在《文藝報》上的雜文《欲從藝,先立德》,在揭露娛樂界存在的一些不恥行為和現象時,作者直接寫道:“過去,只聽說臭豆腐越臭越好吃,卻不料,今日某些藝人也能越‘臭’越出名。”甚至直接點出某些藝人不擇手段謀出名,是“下狠心‘臭’,并且力求‘臭’名遠揚”。對一些現實中存在的病垢,作者總是旗幟鮮明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如在聽到學校教學樓坍塌的消息是時,身為老師出身的作者,就以《倒塌的為什么常常是校舍》(發表于《教師報》為題,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內心的憤慨和悲痛。而面對人性的光芒和浩然正氣,作者也毫不吝嗇自己的筆墨。如在《人格的力量》一文中,作者大力頌揚任長霞的人格魅力,寫道“一個人死后,靠什么能夠穿越變遷的時代,非但不朽,反而常青?我在任長霞那兒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靠權力,也不靠財富,靠的是人格力量。”此類嫉惡如仇,頌贊美好的詞句,在作者的雜文里,浸透通篇。
如果說雜文里,透射出的是一種直率和透明,那么作者的散文里,則充滿著柔情和真摯。如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娘》,作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著陪同老娘看病的經歷,其中穿插著對老娘一生苦難生活的回憶,看似松散羅列的文字,卻情真意切,讀來震撼心靈,催人淚下。寫老娘,作者甚至對母親隱私情感的經歷也毫不避諱,一開始,作者對老娘和老相好的那段旁人看來“傷風敗俗”的感情也和眾人一樣不理解,“冷漠”、“惱火”,結果,事與愿違,“因為大家越是歧視她,她就越依戀那個男人;她越是依戀那個男人,大家就越是歧視她”。后來,那個男人患了不治之癥,娘居然不顧奶奶的反對,跑去照料那個男人,還與那男人登記結婚。后來那男人終于還是死了,我卻在偶然間通過好心人的透露,才得知了老娘跟隨那個男人的緣由,是“她嫁過來,是為了報他的恩”。作者最終原諒了母親,明白了自己的老娘是個有仁有義的人,“原來娘嫁給這樣一個將死的人,付出了巨大的勇氣和決心”,“她忍受了世人莫大的諷嘲,忍受兒女們的誤解,做出了這樣與眾不同的決定,走出了這樣驚世駭俗的一步”。正是這種不動聲色的書寫,一個偉大的母親,堅強的女人的形象默然矗立在了讀者的面前。
都說,能寫詩的人,有著骨子里的浪漫。讀郭志鋒的詩,處處體現出作者的浪漫情懷。發表于《江西日報》副刊的組詩《井岡山花》里,以花喻人,把幾名革命戰爭時期被后人傳誦的女英雄刻畫地如此動人;在《數字里的紅色記憶》一文里,作者更是別出心裁地把一個古城的歷史,溶于一串數字之中,令人讀為嘆止,可謂是“有巧成書”。更不用說《翅膀上的春天》,花香撲鼻的詞句,帶給讀者唯美絕倫的清新。
還能寫小說,這是作者的絕對實力。讀作者的小說,從風格和布局上,仍沿襲著雜文的特質,亦能看出作者直白的性情,對現實不良現象的憎惡情緒毫不掩飾。無論是《換屆》里揭示出副縣長的司機劉小健的奴性人格,還是《好年味》里,對官場嘴臉的直白諷刺,或是《范局》里通過官場小人物的傳神描述,都源于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看似手法夸張,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掩卷之余,卻不由讓人感慨萬分,又心情沉重。
當然,《萬安賦》一書,文字中給人以真摯、直率、性情的印象之外,作者滿懷才情的書寫,更是深深感染讀者的重要因素。雜文《李白寫給大唐作協的一封信》,嬉笑怒罵,諷刺于無形,《“好大戲功”綜合癥的診斷和治療》更是具備一流雜文的品質和深度,讀來十分酣暢。發表于《井岡山報》上的散文《廬陵文骨》,以輕盈的筆觸和考究的思想探究廬陵大地歷史文人的故事,獲得第二屆“九江銀行杯”白鷺洲文學大賽獎;隨筆《我是行草,你是正楷》,把夫妻間的家長里短,饒有情趣的書寫成佳話,充滿生活氣息,在《羊城晚報》發表后,先后被近十家紙媒轉載。而對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當地采茶戲《鄉里法官》的評論文章《亦莊亦諧,深刻鮮明》,更是頗具專業評審的眼光,獲得市主要領導的贊賞,并被市委宣傳部推薦在市委機關黨報《井岡山報》發表。而用以作為書名的那篇《萬安賦》也是發表于《江西日報》,從藝術的難度,知識的深度上,集中體現出作者古漢語文學功底之厚,掌控文字能力之強,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有人說,最精湛的寫作藝術是真情,最動人的寫作技巧是真實。讀《萬安賦》一書,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書寫是基于親歷的生活體驗和內心的情感積累,有著鮮明的生活痕跡,更有鮮亮的性格特點。通篇文字,總體給人的印象是率直平實,直抵內心,符合大眾讀者的品味,可謂是接地氣的文字。
作者簡介:章驍,真名張青春,現任江西省萬安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江西作協會員,萬安縣作協常務副主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