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當自然與文字共舞

當自然與文字共舞

——讀《金薔薇》的詩意啟蒙

 

晉銘

 

在蘇聯文學史上,瓦連京·格羅斯曼是以其兼具紀實和理想的現實主義精神而站立在文壇大地上,但在《金薔薇》這本書中,他又暫時舍棄敘事和英雄主義的大場面,而是聚焦于寫作本身上,以隨筆體寫作的形式,剖析關于寫作對感知世界、生命質地和孕育美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書并不是一本指導寫作方法的書,也并非是理論性綱領,反而更像是作家內心的低吟淺唱,是對詩意經驗的一種回眸細品。當文字成為這種生命體的時候,它便與自然、真實相契合。

 

從“自然”走向“真實”:寫作感知的根基

 

《金薔薇》并未直接定義“美”或“文學”,卻在反復強調“看見”“觸摸”“傾聽”等感知動詞中,悄然確立了作家的立場。格羅斯曼主張,寫作應以對自然世界與人類細節的敏銳感知為出發點,而非理念主導的抽象編排。在他看來,一個寫作者必須擁有“看見黃昏中牛眼中沉默的光”的能力,必須感受到“一塊面包的溫度,一滴淚水滑過塵土的聲音”。這種對日常之物的凝視,已然跳脫功能性的描述,而邁向了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現實朝圣。在這種觀看中,現實被重新命名,情感被喚醒,文字由此獲得生命的脈動。

他筆下提及的“母親正在洗菜”或“父親步行回家的身影”,看似平淡無奇,卻因他賦予其一種詩意的凝視方式,轉化為富有象征意味的日常圖像。自然不僅作為素材而存在,更成為理解人類情感與命運的原始場域。作家從自然中汲取的,不只是描寫對象,更是內在的語言節奏和情緒光譜。這種美學取向,無疑延續了俄國文學從果戈里到契訶夫那種以微觀世界照見人心幽微之處的傳統。

 

文字與詩意的生成:體驗、節奏與靈感的交匯

 

其實在格羅斯曼筆下,“靈感”一詞也屢次被提及,但他偏偏不愿意將其所謂的神秘化,在他看來,《金薔薇》中所謂的靈感并不是上天對人的低語,而更像是一種人生經驗的積淀后頓悟的瞬間;他認為詩意的出現是文字碰觸到對情感經驗時而產生的微妙反應,即是將生活細節“重新組織進一種節奏里”的過程。格羅斯曼以托爾斯泰小說《戰爭與和平》為例進行剖析,托翁是如何在戰爭的場面描繪上運用節奏,以調動起讀者的情緒投入簡單的文字當中。格羅斯曼認為寫作中節奏并非機械地使用,而是其應該有如人的呼吸一樣自然,像樹葉在風中左右搖曳擺動,好似一段如行云流水般宛轉悠揚的樂章。

這使我們得以窺見格羅斯曼對于“好文字”的標準:它應當具有抒情性與透明度,既能表達情感的深度,又保留語言的清澈與張力。他的語言觀念與當時盛行的政治語言截然對立,后者注重口號化與宣傳力,而格羅斯曼強調“語言必須誠實”,“哪怕一個字的虛偽,也會破壞整段描寫的可信度”。他對修辭技巧不屑一顧,卻一再強調“真實情感中生成的詩性語言”才是文字應追求的方向。這種追求將文學從工具層面提升為一種“以詩性把握現實”的精神方式。

除此之外,格羅斯曼還非常關心作者和世界之間的感應關系,他并不認為詩意是寫出來的,而是通過“傾聽”呈現出來的,簡單而已即是在與現實的碰撞中被喚起的。所以那些最有力度的東西常常是在寫作過程中完全沉浸在一種“沉默中的專注”的狀態之中才產生的,這是作為一位優秀作者的必備狀態之一。也就是說,寫作應該像祈禱一樣進入狀態,從而去感受語言如何在內部回響。同時格羅斯曼在《金薔薇》這部作品中體現出節奏并非只是簡單的語言形式,而是經驗整合到句子時的動態結構,如“生活再現于字里行間”一般。從這個角度來看,作家不是建構者而是一個傾聽者、流露于文字間語言記錄者,同時這就要求作者對于自我經驗極其敏感,即使是最細微的心理震顫也可能成為構成文字詩意的契機。語言不是“造物”,也不是可以任意捏合的東西,而是需要喚醒并等待偶然啟示之光“照耀的語言”,因此真正照亮話語之光是作家對于深度情感經驗的靈光閃現。

 

“金薔薇”隱喻中的寫作理想與幻滅

 

“金薔薇”并非僅僅是貫穿于全書作為標題詞出現,它自身還具有復雜的文學隱喻。格羅斯曼在給年輕的作家寄語里曾經提到:“你一生都在尋找金薔薇,找不找得到,誰也不知道”,這很形象地概括了寫作本身乃是永無止境的或始終不能實現的無窮境界。而就審美和倫理而言,則又是兩個同時持續發生作用的力量的雜糅體,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薔薇雖美本有刺,金雖貴卻沉重,從這個角度解讀來看“金薔薇”并非純粹想象層面的,同時也不是客觀實在意義上的物品,筆者認為其象征著一種在寫作與生命之間不斷掙扎和追索的理想。

通讀《金薔薇》不難發現,格羅斯曼并不避諱寫作中的幻滅。他在書中承認自己曾經被那種虛構的力量蒙蔽過,一度沉湎于美麗的修辭、乖巧的形式,直到他經歷了戰爭前線、病榻邊和普通的工人家庭等多重經歷后方才徹悟了生活的真諦:一切都是生活本身!這不僅是一種誠實,更是一種倫理上的選擇——格羅斯曼把文學從謊言中解放出來,并且不容許我們把它當作浮夸的語言。《金薔薇》中的字句既是回應自己對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也是嚴酷現實的應答,這樣的張力就是格羅斯曼詩意的根源。詩意不是逃避,而是以更復雜、更誠摯的方式面對世界。

此外,格羅斯曼的“金薔薇”還映照出寫作主體如何在巨變的時代洪流中不斷塑造、再造自我的難堪處境。即在劇烈的社會變動和尖銳的意識形態對立下,一方面要在不斷變化的語言系統中努力葆有鋒利與敏銳;另一方面不能為了迎合時代的熱潮而喪失最基本的人文立場和道德操守。格羅斯曼一再強調寫作者要有能抵抗“謊言的詞語”,這并不是關于風格選擇上的簡陋鋪陳,而是出于良知的抗爭實踐,真正的文學不會屈從于贊譽以及制度提供的虛假裝飾,而是它應該具有對于真實的膽怯之姿與虔誠之氣。從這一角度來看,“金薔薇”就是讓寫作者去除了一切浮夸炫技,回到人性本源的生命經驗上去錘煉語言,在同情與誠實中向人類苦難靠攏。正是在這種倫理與審美交織的書寫實踐下,寫作雖然會變成同朝圣一般艱難,但往往更易于取得得深沉的重量與尊嚴。

 

《金薔薇》在當代語境下的回響

 

再次拿起《金薔薇》的時候忽然感慨:在當今社會下,現代人的寫作越來越急功近利,趨向快餐式的內容以及不斷走向浮華直白粗糲化文風,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馬克·格羅斯曼奉行的“慢寫”“真寫”“細寫”已然成為了一種逆時代的“另類”。但即使這樣,《金薔薇》這本書對于當代寫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與鞭策價值。在“寫什么”之外,它逼問“為何而寫”“如何去看”,更在潛意識中要求每一位寫作者保持靈魂的敏感與語言的清潔。

對中文寫作而言,《金薔薇》還提供了一種以“抒情現實主義”方式連接世界的可能。在脫離宏大敘事、個人化寫作愈發顯著的語境中,如何在日常與自然中重新尋得文學的支點,如何讓詩意不滑入空洞,成為一種有血有肉的語言呼吸機制,或許正是當代寫作者應從《金薔薇》中汲取的靈感。

這種寫作觀也促使人重新思考文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不是以口號式的表達去承擔所謂的“使命”,而是在對細節的凝視中,捕捉到真實生活的震顫與人性的隱秘光芒。《金薔薇》鼓勵的不是宏大敘述的再生產,而是將寫作當作一種內在誠實的修行,它相信文字最終必須回到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真切的觸碰。這種寫作態度在當下雖顯稀缺,卻愈發珍貴。

總的來說,讀《金薔薇》,像是在讀一封寫給未來寫作者的回信,它不急不躁,不夸不躁,只是在安靜中訴說著關于寫作、關于生活、關于人本身的溫柔啟蒙。那一株象征詩意與信念的金薔薇,也許終其一生無法擁有,但只要你愿意寫、愿意聽、愿意相信,它就一直在你心里悄然盛開。

 

作者簡介:晉銘,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呼倫貝爾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散文· 原創版》《海外文摘·文學版》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學員。呼倫貝爾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現任呼倫貝爾市文學藝術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著有散文集《枕夢北方》于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編著文集《似夢年華》入選《當代作家精選文庫》。其散文、散文詩、詩歌、歌曲、小小說、報告文學、文藝評論、非虛構作品等在《北京文學》《民族文學》《生態文化》《中國文藝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民族報》《人民日報》《北京晚報》《內蒙古文史資料》等國內正規報刊發表若干,被多種選本選刊和中國作家網、新華網、中國文藝網、作家網、學習強國、人民網等平臺轉載,獲多種獎項,部分作品譯成蒙文發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高清一级做a爱免费视| 特级毛片视频在线| 天天看天天射天天碰| 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特级片在线观看|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啪啪片| 久久国产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91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爆乳片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 打开腿给医生检查黄文|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9视频精品在线|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不四虎卡|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大学生一级毛片免费看**|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www.五月天婷婷| 老子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久久国产小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我被三个老头同时玩| 国产三级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俄罗斯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欧美性受xxxx喷水性欧洲|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