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同時代人”第二屆北京青年詩會在北京706青年空間成功舉辦

在鳥的兩種決絕的行止(死與飛)之外,第三種景觀在當代是可能的:“一只鳥在尋找一個籠子”。詩美、價值、信仰等自然正確的美好事物,令人由衷地產生棲居之愿。2015年10月24日,以“成為同時代人”為主題的第二屆北京青年詩會,在北京706青年空間拉開帷幕。本次主題活動,猶如一株寬闊濃密的榕樹,迎納了北京乃至全國各地二百余位詩界朋友,他們亮出晨鳥般動人的歌喉,在秋景中歡聚青春的枝頭,和鳴出一派新鮮的詩意,勾勒著新時代的精神狀況。
本屆北京青年詩會由兩部分主題活動構成:上午舉行“成為同時代人”主題研討會,下午精心布設了兩場平行并置的詩歌朗誦會。
為了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早在主題研討會召開的數月前,詩會發起人就認真邀請了一批優秀詩人和學者,圍繞“成為同時代人”這一核心命題,撰寫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主題文章。本屆詩會的理念很快得到了詩界友人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截至詩會開幕之際,共收獲23篇論文(此外尚有不少作者還在思考和寫作中)。寫作,成為同時代人的第一行動。仰仗這束共通文本和多維共識,本屆詩會得以在如此致密、夯實的塔基上有效展開。按照命題的邏輯和文章的論點,上午的研討會分成“理解同時代人”與“同時代人的緊迫性”兩場,并設置相應的主題發言人、作者發言人和評議嘉賓。到場為研討會貢獻重要論點的主題發言人(按發言先后順序,下同)分別為:江汀、昆鳥、張杭、戴濰娜、蘇豐雷、陳遲恩、成嬰、趙曉輝、黑女。他們除了要分享自己的文章觀點之外,還承擔著代論不在場作者文章的任務,這些因故未能到場作者包括:黎幺、紀余夫、馮冬、芬雷、紀梅、陳律、木朵、龐培、高嶺、王志軍。這亦是同代作者之間、在場者與不在場者之間相互理解、對話的一次嘗試。本屆研討會也邀請了部分文章作者,蒞臨會場發表高見,他們是:姚云帆、回地、姜豐、邱巖、戈多。知名詩人、學者周偉馳、夏可君、姜濤、冷霜、張定浩、王立秋、艾蕾爾等作為評議嘉賓,出席并發表了對“成為同時代人”命題的回應之聲,并對這次主題活動提出了真誠的鼓勵和中肯的建議。緊湊、迂回、開放的研討會在主持人張光昕的主持下循序漸進地開展。作為一顆散播聲源消息的種子,這次研討會熱情期待著更為廣闊而深遠的回聲。
下午兩場并行并置的詩歌朗誦會根據活動場地而專門設計。兩個朗誦會場分別由詩人戴濰娜和紫石主持,參與朗誦的詩人有:殷龍龍(紫石代讀)、張定浩、老賀、張爽、成嬰、黑女、何兮、李宏偉、趙曉輝、回地、虞千野、戈多、沉睡、戴濰娜、艾蕾爾、李琬、紫石、車鄰、陳遲恩、付邦、古赫、侯磊、江汀、姜豐、蔣文峰、津渡、冷含瑩、厲揭、瀝青、劉巨文、劉南山、盧鑫、馬暮暮、趙成帥、張媛媛、張慧君、張杭、袁恬、葉飆、邢昊、小滿、肖煒、夏超、王強、王家銘、蘇笑嫣、蘇豐雷、邱巖、小勇等。除了受邀詩人參加朗誦以外,現場還有眾多詩友踴躍參與了自由朗誦,恕不一一列舉。在“成為同時代人”的樹冠下,以詩為鵠的媒介,青年詩人們得以真摯地分享、交流,朗誦會現場也因此形成一種珍貴、迷人的氛圍。
北京青年詩會,由陳家坪、張光昕、王東東、李浩、張杭、江汀、蘇豐雷、昆鳥、戴濰娜等九位青年詩人/學者發起。2014年10月19日,由鴻坤·羅納河谷資助,首屆北京青年詩會以“橋與門”為主題成功舉辦,約70余位青年詩友會聚于河北香河縣,讀詩談詩,開門架橋,在寫作的友愛中分享了屬于同時代人的詩歌節日。另據消息,由陳家坪主編、囊括19位北京詩人口述文獻的《橋與門——北京詩人訪談錄》,即將由陽光出版社付梓出版。
上午主題研討全程視頻鏈接:http://v.qq.com/page/j/1/r/j01707ijg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