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力量

解海龍

活動現場
3月10日,搜酷攝影名家大講堂第三講在海淀區稻香湖景酒店湖畔樓第一會議室舉辦,主講嘉賓是著名攝影家解海龍。與會人員有來自北京和河北懷來兩地的搜酷攝影家協會會員和社會多名攝影愛好者共200余人。
會議由攝影協會執行主席劉繼文老師主持。 會上,劉主席對過去的一年協會工作做了簡短的總結發言,解海龍老師為“稻香杯”攝影大賽獲獎者頒了獎。隨后,索尼相機推廣大使于小園女士講解并演示了的索尼《高速攝影》拍攝技巧,重點推出了索尼相機a6300。
解海龍老師以《大眼睛的希望——解讀攝影的力量》為題,主講了紀實攝影的重要性。長達四個小時演講解老師始終精神飽滿,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了整個會場。
作為一位資深攝影人,解老師特別強調了攝影要創新,內容要新,思想要新,要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獨立制作,作品要有自己的風格。隨后例舉了在某一領域有自己獨到之處的執著的攝影楷模。
解海龍老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攝影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走進山區開始拍攝貧困兒童。他說,紀實攝影要給予被攝者人文關懷,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九十年代初,解海龍老師用鏡頭開始了“20世紀末葉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紀實”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那一張張黑白圖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將會議推向了高潮,與會人員數次感動落淚。山區,貧困,200萬失學兒童,這些文字符號和數字符號很難打動人心。可是當解海龍老師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了中國山區赤貧狀況,然后憑了一張地圖,翻越了八座大山,走過12個縣,探訪了80多個村子,用了70多個交卷,將一張張生動的照片帶到人們面前時,一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深深觸動了人的心靈。
這一主題,解老師一拍就是27年。他用執著堅韌的精神,拍攝著震撼人心的照片,并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資助這些孩子。約定每五年去尋訪并繼續幫助孩子及他們的家庭。因此,這一主題就有了“渴望篇”“愛心篇”“圓夢篇”。
當這些照片在各大報紙上登出,并最終在人民大會堂展出,引起了社會各界很大的反響,社會的資助改變了孩子的命運,改變了家庭的命運,甚至改變了一個地區的貧困狀況。解海龍老師用他的鏡頭構建起一項舉世矚目的“希望工程”。他的努力加快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
此次講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與會的人員,不僅掌握了攝影的技巧知識,增強了攝影的創新意識,更加強了作為一個攝影人的社會責任感。一幅照片是有力量的,每一個攝影人是有力量的,讓我們肩負起責任,讓攝影發揮出它最大的社會功能!
撰稿: 搜酷會員 劉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