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導讀”主題講座系列活動在合肥舉辦
由上海交通大學古代典籍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安徽省新安畫院、安徽科教文匯期刊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優秀文化導讀”主題講座系列活動,于2024年11月26日在合肥成功舉辦。本屆主題講座系列活動共包括兩場講座。第一場講座由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徐曉庚主講“新安畫派與江夏畫派”,第二場講座由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語言與文化論壇》執行主編、譯林出版社編審王理行主講“談期刊選題策劃”。安徽省新安畫院副院長、篆刻藝委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大特聘教授,廣西師大客座教授李江海出席活動。
該系列活動組委會執行主席、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省新安畫院院長、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滋蕪致辭。
講座由廣西師范大學副教授胡江華主持。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美術、文博、漢語言文字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教授以及新聞出版界人士。
徐曉庚,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10月全球招聘任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華中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研究生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留學基金委博士后和歸國博士后評審專家、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教育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出版《康德美學研究》《黑格爾造型藝術美學》《美術史的界域》《現代設計藝術學》《設計概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傳承與演變》《藝術金融研究》《楚藝術地理》等8部學術著作。徐曉庚教授在藝術金融與智能素質教育方面有開拓性的學術探索,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五十多篇。在本場講座中,他以“新安畫派與江夏畫派”為主題,論述了新安畫派與江夏畫派各自的發展歷史、藝術特征、代表畫家,并梳理了這兩個畫派的關系,讓與會者深入了解新安畫派與江夏畫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
王理行,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語言與文化論壇》執行主編,譯林出版社編審。王理行教授一直從事外國文學書刊編輯工作,曾任《譯林》雜志社社長兼執行主編等職。在他主持《譯林》雜志工作期間,《譯林》獲包括國家期刊獎在內的12項榮譽及獎項,所編輯的圖書獲包括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在內的二十多項榮譽及獎項。王理行教授先后兼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期刊協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翻譯學會副會長等。他的學術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文學翻譯、美國華裔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書刊出版,迄今共發表各類文章三百多篇,有《金銀島》《專使》等譯著多部。在本場講座中,王理行教授基于其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從政治意識、了解自我、知識儲備、信息收集的渠道、選題策劃的切入點等方面,結合《譯林》雜志的相關案例,總結了開展期刊選題策劃工作的相關要點,為期刊工作者進一步開展期刊的選題策劃工作提供了啟發和幫助。
講座結束后,與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開展了學術交流。
據悉,首屆“優秀文化導讀”主題講座系列活動于2022年6月舉行,由安徽大學教授、博導徐在國主講“古文字之美”。第二屆“優秀文化導讀”主題講座系列活動于2023年9月舉行,由安徽省徽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劇協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劇傳承人王丹紅主講“徽劇之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散文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作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團主席、茅盾文學獎評委許輝主講“先秦的智慧”。該系列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獲得了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