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雅集皮革韻
文思薈萃匠心魂
——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詩會”成功舉辦
張紅巖 余數
在這個充滿選擇的時代,在這個充滿詩意與創意的時刻,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詩會”攜手民建天津市委會直屬工委、天津應大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1日在天津空港應大服飾會員店,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詩會,發現那些被時尚與詩意擁抱的美好時刻。大家一同在皮革的世界里探尋詩意的蹤跡;一同在詩歌的世界里暢所欲言,感受著文字的魅力與力量。而天津應大皮革的匠心精神,也如同詩歌中的韻律,嚴謹而富有節奏。
詩人、原天津市薊縣副縣長、天津海事法院原副院長、《天津詩歌雙年選》主編胡元祥,著名影視演員、天津電視臺原節目主持人聞杰,詩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詩歌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天津詩人》讀本總編輯、天津市朗誦藝術協會副會長羅廣才,作家、河北省滄州市人大常委、滄州市文聯副主席、滄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聯席會長、河北沛然集團董事長苗笑陽,著名青年畫家、天津市青年美術家副主席秘書長、城市畫派創建人闞傳好,天津市浙江商會特邀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北京若樸芯科技聯席董事長、北京九思文創合伙人侯儒軒,作家、天津市北辰區作家協會原主席、天津市滑富強文學現象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萬慶,詩人、畫家、天津海關后勤管理處處長景峰,天津市廣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龐衛星,詩人、福建省南平市蒲城縣詩詞楹聯協會會長徐家強,詩人、《天津詩人》讀本副總編輯胡慶軍,詩人、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副處級法官、天津市政法系統文聯副主席周永軍,詩人、梅里藝術街(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樸勇植,天津港保稅區秋之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姚雪芳,天津《中老年時報》副刊編輯賀雄雄,中瑞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久榮,青年詩人、天津市青年聯合會常委、民革天津市委會社會法制專委會副主任、天津京秀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京濤,文學博士、上海兆潤市場營銷服務中心總經理楊郁卉,詩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天津市企聯理事會理事張小東,以及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天津省區經理鄭鑫、民建天津志愿服者服務工作委員會主委張海東、天津市殘聯基金會理事李斌、民建市屬工委十二支部主委閆立委等100余人出席了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詩會”。
與會嘉賓首先參觀了國內首家皮衣博物館——天津應大皮衣博物館,而后參觀了應大會員店。天津應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應澤從首先致辭:歡迎民建天津市委會直屬工委和“天津詩人讀詩會”的朋友們,很高興今天大家來到應大。應大從1992年到現在已經走過32年了,在天津這個土地上慢慢茁壯成長。32年來應大一直在尋求卓越路上,在業界以最優的品質,以最低成本讓利于消費者。過去的32年做了個“疲倦”,今天好好認真地做一個好裁縫,這個好裁縫帶領這個隊伍在這里創造自己的快樂。并將這份快樂和美好傳遞下去。
而后在進入讀詩會環節,主持人余數、劉廷廷首先帶領大家重溫唐代詩人孟郊膾炙人口的《結愛》,“天津詩人讀詩會”的資深點評嘉賓、著名作家、詩人苗笑陽老師為大家作精彩點評。
尚穎誦讀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衣服》。解讀:他是黎巴嫩的一位著名詩人,他擅于在理性思考中反應浪漫和抒情,大家讀了這首詩就會感到我們身上穿的衣服究竟是文明進步的象征,還是禮儀所在虛偽和掩蓋,在自由和禮儀之間,在文明和自由之間,所有人類進步可能都不會屈服和不甘。但是正因是有這種屈服和不甘,才有了我們詩人的存在,才有我們這些愛詩的人奔波勇氣和目的;
樸勇植誦讀詩人劉雙紅的《回家了,輕輕撣撣父親身上的衣服》。解讀:這首詩讓我們感到詩人比其父親其實在心里更明白自己就是一粒塵埃,他努力地想通過在父親身上的衣服上撣掉那種塵埃的卑微,讓父親變得更強大,但是無論怎么撣,他知道他父親就像和其他父親一樣都是蕓蕓眾生中的塵埃。正是這眾多的塵埃組成了我們沉甸甸的大地,正是因為有沉甸甸的大地,我們才能踏實的在場。父親就是大地,父親就是我們的依靠。無論怎么撣父親衣服,父親可能永遠像一個塵埃,正是有了這偉大的塵埃成就了在偉大的背景下,自由尊嚴地活著的我們;
徐家強誦讀美國詩人露西的《奇妙的服裝》。解讀:我覺得這首兒歌的特點是非常俏皮,視角獨特。正是因為她的眼睛很清澈,她看到了小企鵝總是穿著晚禮服,覺得穿著晚禮服好像是很漂亮的,甚至有一些尊貴。但是她怎么沒有想到小企鵝為什么總穿著一件白衣服,它為什么總穿著這一件?它為什么不能換一些輕松的休閑的衣服?它有換休閑的衣服去休閑的那種自由嗎?這些東西如果想起來,已經讓她清澈眼睛會變得更加深沉。
張紅巖誦讀詩人欒祿江的《我的棉睡衣》。解讀:詩人描寫的這件棉睡衣,使我想到我自己每天放到沙發腳上的棉睡衣。其實那身棉睡衣,是我每次回家以后最大的一個期待,它讓我很放松,讓我很自我,讓我有一種包裹自己的一個最后的那么一份的尊嚴和依靠。我想詩人筆下的棉睡衣,不是一件睡衣,而是一個回家以后已然褪去了一切華麗的服飾,或者是一些特定的服飾外的一個自己。
胡慶軍誦讀美國詩人比利·柯林斯的《脫掉艾米莉·狄金森的衣服》。解讀:他是執教一輩子的教授,正因為他是老師,所以他可能更理解衣服所帶來的這種文明的象征。就像剛才咱們參觀這個博物館,詩人把經過若干年后,把穿著的衣服,在這首詩里一件件地褪掉。在褪掉的過程當中,詩人寫到每褪掉一件衣服,在每一個完整的一個節點,他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的,正是人類創建的一個東西,是人類思想中的一個定位。
侯儒軒誦讀詩人藺槐云的《衣服》。解讀:詩人筆下的衣服在他的眼里是多么的無奈和可惡,在他的眼里衣服只不過是一個標簽,是一種階級的象征,是一種進入各個階級和平臺的入場券,它就像玻璃瓶、像皮桶,像一些讓我們笑著在背后流淚的意義或標志。世人也是愛做夢的,他的衣服就是生下來的那身衣服;
賀雄雄誦讀詩人冷月明的《舊毛衣:在一根針的內部,悄悄漏著風》。解讀:凡在60年代、70年代的人都是有這樣經歷的,那時候毛衣都是自己織的,毛衣都是手工編織的,毛衣的制造者主要有重要兩個來源:一個是自己的愛人;一個是自己的母親,愛人織的是親情和愛情;母親織的是慈祥和溫暖。在那個的年代的女生,如果不會織毛衣是叫人笑話和瞧不起的,那時候如果看到女生織毛衣,人們就會覺得她在戀愛了,這是一個戀愛的標志。但是盡管是這么莊嚴的編織,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紕漏,就好像在編織過程中會出現問題,會悄悄地漏風,但這樣的風是讓我們喜歡的、驚嘆的,這樣的風是讓我們感到溫暖。它是春天的風,它是吹而不寒的風,有秋天的果實,有冬天的冷靜;
白月影誦讀詩人田浩國的《釘扣子》。解讀:釘扣子感到了父愛的味道,他的父親的手是靈巧的,他的父親肯定是一位教師,應該在黑板上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長楷。但在詩人筆下他的手是笨拙的,因為換了一個維度,換了一個父愛像母愛一般的維度,才有了食指被傷的血,才有下面因為緊張而咬出來的一行牙印,還有個鼻尖滲出的那種焦慮的或者是掩蓋暴躁的汗珠。這首詩結尾處理的非常好,用了暗喻手法,把父愛始終放在心上、藏在心里;
龐衛星誦讀詩人曹榮蘭《縫紉機》。解讀:看到標題,肯定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珍藏的一些老物件。你比如說我在讀縫紉機的時候,就想起我到現在還留存的一輛紅旗牌的二八直梁的自行車,我就是舍不得扔掉它,它還放在倉庫里,偶爾還去擦擦、還去騎騎,現在照樣能騎,但有時會打空轉,這說明它老了,只能是一種回憶了。詩人筆下的縫紉機也有30多歲了,我們其實不希望再把縫紉機作為主流來為生活貢獻的時候,那個時光可以回憶,但我們其實不喜歡回去;
王京濤誦讀詩人吳國會的《春天,無數次抵達》。解讀:這是一首通過衣服追憶過去的時光,讓我們感到詩人對衣服一件一件地那種傳遞,傳遞的是一種歲月,傳遞的一種無奈,一種追求。其實他想一定要小心翼翼而少打些補丁,他是想通過自己的這種努力,來讓妹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不要因為這種傳遞而變得越來越沉舊,他的這種阻礙可能只是為他妹妹好。但是對于整個的時間,整個的歷史的發展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他說是在等春天,等春天的到來,等大自然、等萬物,來享受那種美好。我想他等到了,就是今天;
蘇久榮誦讀詩人知白的《服裝》。解讀:這首詩和剛才美國詩人比利·柯林斯的的那首把衣服一件件脫下的詩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在想,只有穿上衣服的人,才可能和萬物有所區別,但是正是可惡的衣服才讓我們不能像萬物一樣,萬物博然而不辭,萬物作孽而皆興。進而我們平常的這種衣服,確在詩人眼里是那么糾結,那么煩惱,究竟我該穿衣服還是不穿衣服?究竟該穿好衣服還是穿壞衣服?究竟是該選擇場合穿衣服還是不選擇場合穿衣服呢?其實不必糾結。糾結就會從詩的意境走向抑郁。詩人是什么?詩在哪里?在大地上、在天空上,它是大地的堅石,天空中飄著的星星。我們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腳踩的大地上,還要繼續尋找生存和靈魂主體寄存的所在,那就要仰望天空,只有看見天空飄流的星星,才能夠感到那種詩意的那種漂渺、那種純凈、這種明亮、那種指引,這樣我們就可能忽略了衣服所帶來的好與壞、穿與脫;
張小東誦讀詩人章洪波《初雪》。解讀:這首詩讓我們覺得衣服的作用。詩人是在捂緊衣服、捂緊胸口的這種傳統的火苗。雪是大地的衣服。一場雪給大地披上了衣服,白雪皚皚,潔凈如銀。但是雪也是大地的衣服,可以讓大地變得虛偽起來,把一些黑暗,一些丑惡也給掩蓋起來,雪怕什么?就怕火苗,詩人怕自己的心中的火苗,把這個虛偽的雪的外衣融化,所以給它緊緊地合起來。在詩人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比如像童年的某個渡口、比如渡口的小船、比如明年的月光。但是逝去的一些東西都是遠去的,不能永遠存在。在煙火之中那是一種奢望吧。所以說還是要捂緊衣服。他是失望的,繼續面對一個仿真的娛樂,來面對雪滿西樓的這種無奈屈服;
王宏誦讀詩人大解《衣服》。解讀:詩人大解老師寫的這首詩,我能想象到他站在河床上來看獅子的情景。他特別喜歡石頭。前不久我們倆一起去北戴河的時候,別人都去看風景,他帶著我去找石頭,他還真找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找石頭的過程很奇特,其實這塊石頭是我發現的,發現以后我覺得硌腳,我一腳踢到旁邊去了。大解老師說這是塊好石頭,你看這是八大山人的垂釣圖。我翻過來一看,覺得還真像。他就能夠在不經意間發現這種生活的積淀所帶來的精美,發現生活的歷史帶來的珍貴,所以說他就能夠發現幾個洗衣服的胖胖的女人,還有在洗衣服的女人身邊走過的那幾個可愛的頑童,就組成了這幅《衣服》;
楊郁卉誦讀詩人徐家強的《櫥窗里的衣服》。解讀:櫥窗里的衣服為什么在櫥窗里?櫥窗里的衣服是不是就是我們每天活在櫥窗里的自己?我們已經沒有權利來說明自己內心的那份被壓抑的自由了。只有讓衣服、讓布來說了,所有的視覺的文化、所有的美麗的詞讓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衣服的越來越華貴,隨著對衣服的越來越依賴,變得越來越虛偽。珍惜這種虛偽吧!我們現在還擁有著那么多,等到連虛偽我們都不能擁有了,連個櫥窗我們都不能擁有的時候,我們那時候會更加的痛苦和不安。
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詩會”走進了應大,走進了服裝的海洋。應大企業的核心文化理念是——“快樂、美、家人”;“天津詩人讀詩會”創辦的初衷是——來,讓我們接近信仰;來,讓我們看見詩。快樂是信仰的終極,美是一種發現,應大和“天津詩人讀詩會”的三觀如此契合,像一家人。
是的,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會”走進應大,就是回家了。
天津應大皮革,作為行業內的一顆璀璨明珠,以精湛工藝和獨特匠心,書寫著皮革藝術的華彩篇章。而詩歌,作為人類靈魂的聲音,用優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描繪著世間萬象。今天,我們將二者相融合,看皮革的質感與詩歌的靈動如何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這美妙的詩歌朗誦與分享中,我們領略了詩人的才情,也感受到了天津應大皮革的獨特魅力。
民建天津市委會直屬工委主委張海東向應大股份有限公司贈送書法作品;詩人、天津市薊縣副縣長、天津海事法院原副院長、《天津詩歌雙年選》主編胡元祥先生向應大股份有限公司贈送著名畫家邢寶玉的國畫作品;天津市廣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龐衛星先生為點評嘉賓苗笑陽老師贈送著名畫僧珠光禪師的國畫作品。
詩人、《天津詩人》讀本副總編輯胡慶軍老師代表“天津詩人讀詩會”做總結發言。
詩韻雅集皮革韻,匠韻悠悠伴我行。我們在詩歌與皮革的交融中,收獲了滿滿的感動與啟迪。第十五期“天津詩人讀詩會”我們再相聚,繼續在文學與藝術的海洋里暢游。
附錄:
詩人胡慶軍在“第十四期天津詩人讀詩會”上的總結發言
各位老師、各位詩友:
大家中午好。
在這初冬寒意漸濃的時節,我們再一次因為一場詩歌之約,從四面八方而來,用文字取暖,渡過了一個詩意而美妙的上午,感謝苗笑陽主席的精彩點評,感謝詩友們的傾情誦讀,讓這些詩歌煥發了嶄新的生命。
從春到冬,“天津詩人讀詩會”正在成為津沽大地上一面詩歌的旗幟。一路走來,賦予了生活一種美好和向往。詩歌或許是我們生活的另一種服飾,也正是這五彩繽紛的詩的服飾,才讓我們能體察到歲月里的細微之處,獲得最好的熱愛、感知以及生命的養分,才讓我們能夠將自己對于時代、對于光陰的思索和體悟打造為一個精巧復雜的語言空間,成為折射這個世界的棱鏡。
很多時候,詩歌是一種個體私生活史的表達,但我們寫出來、讀出來又渴望更多人的共鳴,進而去完成自身的抵達和復得。寫詩、讀詩都是自我修煉的過程,就像我們的生活中要穿上一件服飾,哪怕不是美好、哪怕有些許傷痛。
今天,因為詩歌讓我們在寒冷的季節相遇,一起享受詩歌的浪漫、純情和豁達,這是一件何其幸運、何其寶貴的事情呀。
詩歌是生活的服飾。沒有詩歌,一些夢想就會迷失在山川之中,一些記憶就會縹緲。詩歌承載著我們的記憶、思想和愿景,賦予了無意義的事物以意義,那些分行的漢字竟能蘊含如此深邃的內涵。
感謝詩歌,讓我沸騰不已的荷爾蒙在一首一首的詩歌里尋覓到和那些和我同一個精神家族的人之間的默契或者分歧。此刻,我的眼睛里是你們穿著的不同款式的服飾,如同一首一首婉約或者豪放的詩歌,正成為生活里一個一個閃亮的交匯點。
期待下次讀詩會再相聚。最后請各位伸出雙手,鼓掌,再一次感謝苗笑陽主席的精彩點評,同時也再一次把掌聲送給詩歌、送給我們自己,送給為今天讀詩會圓滿成功付出心血的朋友們。
謝謝!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