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上香路
探尋冼夫人文化之魂
——茂名炎黃文化研究會等聯合舉辦“冼夫人與海上香路”交流座談會
作者:黃文毓
冬至的余韻尚未完全消散,我和汪椿濤同學有幸于2024年12月23日下午,參加了在茂名市委黨校舉辦的“冼夫人與海上香路”交流座談會。此次活動由茂名市炎黃文化研究會、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會精心組織,匯聚了茂名市、廣州市、陽江市、海南省等地區的百余位文化研究者、學者及領導,共同追溯和探討冼夫人與海上香路的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
會上,12位專家的發言精彩紛呈,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們對冼夫人與海上香路的認識之路。中山大學博士、大粵文化策劃(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愛軍專家《圍繞漢唐嶺南香料貿易與高涼沉香演變研究》的論述,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漢唐時期嶺南香料貿易的繁榮景象,特別是高涼沉香在這一歷史時期的獨特地位。他通過詳實的史料和考古發現,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沉香貿易的盛況,以及高涼沉香因其獨特品質而備受推崇的史實。陽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計會專家針對《高涼沉香歷史述略》,則進一步細化了沉香的由來、古高涼時期的采香活動以及沉香在歷史中的演變過程,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歷史畫卷。
電白區政協委員、電白區地志辦原主任、《電白區古今人物叢書》編委辦主任、高級政工師、“茂名市十大杰出青年”汪椿濤的發言令人眼前一亮。作為電白區唯一的此次會議發言人,汪椿濤圍繞《借力冼太夫人文化推進電白沉香國際貿易》的主題,深入剖析了電白作為沉香之都的獨特優勢和未來發展戰略。他強調,冼夫人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和軍事領袖,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通過海上香路極大地促進了嶺南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汪椿濤結合電白沉香產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借助冼夫人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推動電白沉香國際貿易發展的獨到見解,這一見解極具現實價值,與李愛軍博士和陳計會主席關于沉香的歷史研究相得益彰,打通歷史與現實,提升了本次交流會的價值。
高州市盤潘州街道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劉勁專家的《電白沉香致富路,奇楠產業美名揚》,則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展示了電白沉香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的輝煌成就。他提到,沉香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成為電白的一張亮麗名片。
海南省冼夫人研究會副會長、海口市齋系文化研究會長馮劉鄧專家則對海南省沉香發展歷史的精彩介紹,讓我們看到了沉香文化在海南的深厚積淀和獨特魅力。他提到:目前海南沉香樹已種植達18萬畝,海南沉香以其獨特的香氣和藥用價值而聞名于世,是沉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茂名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茂名市政協文史專員、廣東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員、海南省冼夫人研究會智庫專家何火權同志圍繞《冼夫人故里何以是山兜》的論題,則從冼夫人的出生地和成長環境出發,探討了冼夫人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他的發言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冼夫人的生平事跡和她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茂名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茂名市政協文史專員、廣東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要研究員鄭顯國專家的發言《以歷史科學原理統一冼夫人的存年爭議》,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冼夫人的歷史研究。他運用歷史科學原理,對冼夫人的存年爭議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統一,為冼夫人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更為科學、準確的依據。他的發言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學界的爭議,也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冼夫人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茂名市博物館原館長、副研究員、文博專家陳朝暉同志《加強冼夫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思考》,則讓我們看到了冼夫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他從多個角度提出了加強冼夫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具體措施和建議,包括加強文物保護、推動文化創新、加強宣傳教育等。他的發言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茂名市政協副主席賴強同志對此次會議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感謝大家的努力付出和取得的成果,并希望我們繼續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挖掘冼夫人文化和沉香歷史,推動沉香產業的發展壯大。他的講話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我們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茂名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吳壽炎同志的總結發言充分肯定了大家的研究成果,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文化傳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提到,冼夫人與海上香路是茂名乃至嶺南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視這份遺產,加強研究和傳承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冼夫人文化。他的發言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傳承和發揚冼夫人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這次座談會,我深刻感悟到了冼夫人與海上香路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價值。冼夫人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歷史人物,更是一位文化交流的使者,她通過海上香路促進了嶺南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也收獲了許多關于沉香產業、文化傳播以及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路。
在沉香產業方面,我認識到沉香不僅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和香料,更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變化,沉香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應該加強沉香產業的規劃和管理,推動沉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文化傳播方面,我認識到冼夫人文化作為嶺南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我們應該加強冼夫人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冼夫人文化,推動嶺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在歷史文化研究方面,我認識到歷史研究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學術功底。我們應該加強歷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挖掘新的史料和考古發現,為歷史文化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和依據。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將對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探索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為推動冼夫人文化和沉香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共同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2024年12月24日
作者簡介:黃文毓,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系本科,曾擔任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正主任工作各10年,是廣東省2009年首批正高級中學數學教師(當年全省數學教師僅5人),現評為二級教授,是廣東省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名師,茂名市名師,茂名市人民政府督學,茂名市第五、六、七、八批優秀專家與拔尖人才,2006年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教育部 “國培計劃”專家庫第三、四批專家,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專家,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培訓專 家,北京師范大學新世紀(版)數學實驗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考研究會顧問委員會 主席團副主席,廣東省初等數學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高考研究會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分會學術專業指導室專家。2022年10月起受聘為《中學生報》(廣東第二師范學院主管主辦)指導專家。獨立主持省級、市級教學研究課題6項,參與國家級、省級及市級課題研究多項,教育科研成果榮獲全國、省級、市級的獎勵項目近20項,主編專著5本,擔任副主編專著5本,參與編寫高中數學學習指導書17本;撰寫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的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全國、省級、市級獲獎(或刊物發表)的論文達60多篇。近年來受邀在省內外中小學學校或教研機構等開展中考備考、高考備考、教師培訓、新課程新教材、教育教學學術專題講座250多場次,深受師生歡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