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催芽,詩歌在鳴唱
——第十五期“天津詩人讀詩會”實錄
羅怡
寒冬歲末,詩意暖人。詩歌是心靈的歌吟,是情感的激流,在天津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詩歌之花更是絢爛多姿。每一期的讀詩會,都是靈魂的約會,是我們在平凡日子里追尋詩意生活的浪漫旅程。
2024年12月29日上午,第十五期“天津詩人讀詩會”,走進天津市紅衛(wèi)橋大豐市場,與眾多詩友、文玩界的同仁一起讀詩、品詩。
這一期的主題是俄羅斯經(jīng)典詩歌作品賞析。俄羅斯的詩歌不諱言于愛情、悲傷、死亡,你能看到的悲傷是凝視太陽的墜落,是行走于破碎的冰海;你能看到的歡樂是暢飲清澈的泉水;你能感受的厚重歷史是沐浴于幾十萬年前被撕開動脈的猛犸的血,是拔出其健壯粗大的骨,輕嗅脊髓的的香氣;你能見證的愛情是宗教徒的虔誠,是抱著骸骨與靈柩的癡纏。
詩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長徐家強為本期點評嘉賓,詩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詩歌委員會常務(wù)副主任、《天津詩人》讀本總編輯、天津市朗誦藝術(shù)協(xié)會副會長羅廣才為本期特約嘉賓。
到場的本市嘉賓有:作家、知名媒體人王廣濤;著名主持人、天津市海河傳媒中心播音指導(dǎo)、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特聘教授郝娟; 民建天津直屬工委11支部主委、天津工藝美術(shù)研究所原所長張偉杰;詩人、湖北中廣公路勘察設(shè)計天津分院院長張小東;作家,原國企機關(guān)黨委書記武新才;策展人、天涯藝術(shù)網(wǎng)總編輯于健;天津《中老年時報》副刊編輯賀雄雄;中瑞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蘇久榮;詩人、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法院副處級法官、天津市政法系統(tǒng)文聯(lián)副主席周永軍;梅里藝術(shù)街(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樸勇植;青年詩人、天津市青年聯(lián)合會常委、民革天津市委會社會法制專委會副主任、天津京秀律師事務(wù)所主任律師王京濤;哲學(xué)博士、上海兆潤市場營銷服務(wù)中心總經(jīng)理楊郁卉:青年作家、律師趙君。
國家級工藝美術(shù)大師、天津中環(huán)葫蘆商會會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津派砑花葫蘆代表性傳承人張福來;天津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火繪葫蘆技藝中國傳承人張桂萍出席了本期讀詩會。
葫蘆烙畫和漢語新詩有著異曲同工的藝術(shù)特征。葫蘆烙畫藝人是通過畫面構(gòu)圖、主體形象和背景的配合等方式營造意境;漢語新詩則是詩人運用意象的組合來構(gòu)建意境。葫蘆烙畫藝人通過烙筆在葫蘆表面進行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情感、審美觀念以及對事物的理解融入其中,通過烙痕表現(xiàn)畫面布局、色彩深淺,體現(xiàn)了藝人對生活的主觀感受,是一種個人化的藝術(shù)呈現(xiàn);而詩人是通過文字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和想法,根據(jù)自己的主觀體驗,選擇不同的意象、節(jié)奏和語言風格來創(chuàng)作。
葫蘆烙畫和漢語新詩都有著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特征。葫蘆烙畫在傳統(tǒng)繪畫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它不僅要考慮繪畫的構(gòu)圖、色彩等要素,還要結(jié)合葫蘆本身的形狀、質(zhì)地等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比如把葫蘆的天然彎曲部分設(shè)計成動物的身體曲線,或者利用葫蘆表面的凹凸來表現(xiàn)山脈、水流等,每一件葫蘆烙畫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結(jié)晶;而漢語新詩,則從傳統(tǒng)詩歌中脫胎換骨,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有巨大的創(chuàng)新。在形式方面,新詩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句子的長短、行數(shù)、押韻方式等更加自由靈活,能夠容納更廣泛的現(xiàn)代生活題材和思想觀念。
紅衛(wèi)橋大豐市場市場部運營主任馬輝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她首先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了誠摯的歡迎,并說道:“紅衛(wèi)橋大豐花鳥魚蟲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尋找靈感的好去處,今天,在這個充滿詩意的場合里,我們非常榮幸能與各位藝術(shù)界的同仁相聚,共同探索藝術(shù)與詩歌的交匯點。希望大家能夠在這里暢所欲言,分享創(chuàng)作心得與寶貴經(jīng)驗,讓靈感與詩意在我們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加絢爛的火花。”
尚穎誦讀普希金的《我的名字在你有什么意義》。點評:普希金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這首詩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懸念。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一種對于被他人記住、被他人理解的渴望。在日常的紛擾與忙碌中,名字可能早已被遺忘,但在某些特殊的時刻,如憂傷的日子或寂靜的夜晚,人們?nèi)詴钸镀鹚瑥亩械揭环N溫暖與安慰。這種被記住的感覺,讓詩人感到自己并非完全孤獨,而是與這個世界上的某些人、某些心靈相連。我強調(diào)一點,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個預(yù)言家。這首詩通過反復(fù)詢問自己名字的意義,詩人預(yù)言自己的詩歌及其名字必將被后人傳頌。比如今天,在遙遠的東方天津,我們這群人和詩人一樣,有一顆熱愛詩歌并賴以生存的心。
劉雨晴誦讀丘特切夫的《這里,曾經(jīng)有過多少沸騰的生命》。點評:貴族出身的丘特切夫是個外交官。他愛好廣泛,見多識廣,風趣幽默,一生只寫過幾百首詩歌,對名氣看得很淡,以抒寫自然,歌詠情感見長。晚年的丘特切夫,在遭受子女、兄長和母親接二連三去世等多重打擊后,意志消沉沮喪,對死亡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這里,曾經(jīng)有過多少沸騰的生命》,全詩通過兩三棵橡樹茂盛甚至是喧鬧的生命與人的命運作對比,流露出強烈的人生無常和世相虛無的觀念:大自然對于過往的事情全然不知,它也不了解我們幻影似的時光,在它面前,我們迷糊地意識到,我們自己——只是它的一個幻象。
吳成誦讀別涅季克托夫的《沉思》。點評:詩人比較注重形式,想象詭譎,用詞出人意料。《沉思》通過對過去的某個作品不斷的反問,展示了詩人對過往的審視,探討了創(chuàng)作、時間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我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常常會這樣,明明是自己寫的,放置了些時間,重新來看,有些變得幼稚了,有些還不錯,卻像不是自己的。
張紅巖誦讀格列科夫的《秋天的標志》。點評:格列科夫?qū)懗隽硕砹_斯秋天垂暮的美。他通過一系列的景像,那些帶有凄涼的、傷到極致的東西,把秋天的落寞表達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臨終美人唇間的笑意,其獨特而“婉約”的意象令人深刻。
白月影誦讀萊蒙托夫的《致——》。點評:這首詩洋溢著樂觀的情緒,表達了他對愛人(或朋友)靈魂相知方面的珍視,以及共同面對困難的堅定。其語言樸素真摯,浪漫主義色彩濃厚。
岳兵誦讀波隆斯基的《乞丐》。點評:波隆斯基是俄國的唯美主義詩人。他的詩歌以“意象主義”為特點,不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還融入了印象主義特色,使用了隱喻、對喻和象征手法。詩人筆下的乞丐,像影子一樣,比喻非常大膽。這個乞丐雖身處貧困,卻心懷大愛,將白天乞討所得無私地分享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展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善良和慷慨的人性光輝。接著,他還將詩人與乞丐進行類比,揭示了詩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與乞丐在物質(zhì)層面的乞討之間的相似之處。這些詩人在年輕時丟失了信仰,但他們并未沉淪,而是像乞丐一樣乞求精神的食糧。他們心懷感激地接受生活賜予的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視為成長的養(yǎng)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自己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還愿意與窮困的人分享那份靈魂深處的感悟與力量。這種精神層面的分享,無疑比物質(zhì)上的施舍更加珍貴。
楊郁卉誦讀費特的《手指又一次翻到了這親切的書頁》。點評:費特是俄羅斯唯美主義非常重要的詩人,有人說他相當于中國的李商隱。全詩三節(jié)十二行,反復(fù)強調(diào)一頁書的份量。這是怎樣的一頁書啊。這樣的一首詩,讓人對那一頁書產(chǎn)生了無限的遐想。
他的另一首詩《聲音長出翅膀》:
聲音長出翅膀,
聚成一團,仿佛傍晚的蚊蚋;
心靈戀戀不舍,
不想放棄親愛的幻想。
但在日常的荊棘中,
靈感的顏色是憂傷的:
過往的追求遙遠,猶如黃昏時節(jié)的射擊。
對于往昔的記憶
依然令人不安地潛入心底……
哦,但愿不用言辭/這顆靈魂就可以說出一切!
——費特《聲音長出翅膀》
詩中用非常形象的語言把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把在寫作中思想大于言說的狀態(tài),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著名播音員郝娟老師誦讀萊蒙托夫的《致——》,她說:我在話筒前已經(jīng)工作了有20年的時間,從草原來到海河之畔,這段旅程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環(huán)境,也深刻影響了我對文學(xué)和世界的認知。這些豐富而深刻的生命體驗,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的朗誦之中。我一直特別欣賞葉嘉瑩先生的一句話:“詩歌是從聲音里流淌出來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詩歌與聲音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朗誦詩歌,就是要讓聲音成為情感的載體,讓每一個音節(jié)、每一個停頓都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詩歌是有生命的,聲音同樣也是有生命的。當詩歌在場時,聲音也必定在場。詩歌的解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品味詩歌的韻味。同時,我認為詩歌不分年代,也不分國界,它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聲音形象是可以通過聲音來改善和提升的。在朗誦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聲音的運用和表達,通過調(diào)整語速、語調(diào)、音量等要素,來塑造出更加生動、鮮明的聲音形象,從而更好地傳達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顧若曦誦讀尼基丁的《我們的時間將被可恥地消耗》。點評:尼基丁是俄國19世紀的一位杰出詩人,車爾尼雪夫斯基對他評價很高。他的詩分為自然,愛情和社會等三類。這首詩明顯屬于社會詩。詩中連奶水都是奴性的,可謂寫的入木三分。他的另一首詩,后來成為俄羅斯民歌《紡織姑娘》,流傳廣泛深遠。
在那矮小的屋里
燈火在閃著光
年輕的紡織姑娘
坐在窗口旁
年輕的紡織姑娘坐在窗口旁
她年輕又美麗褐色的眼睛
金黃色的辮子垂在肩上
金黃色的辮子垂在肩上
她那伶俐的頭腦思想得深遠
你在幻想什么美麗的姑娘
武新才誦讀米拉·洛赫維茨卡婭的《我想成為你的愛人》。點評:這首詩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愛的熱切的呼喚。她是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女詩人,她毫不掩飾地歌頌愛情,生前就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薩福”。薩福是古希臘的著名女抒情詩人。
蘇久榮誦讀阿赫瑪托娃的《我學(xué)會了簡單、明智地生活》。點評:《我學(xué)會了簡單、明智地生活》等都是阿赫瑪托娃的詩,她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早期的詩歌語言細膩、簡潔、準確、優(yōu)美;后期作品更加開闊和立體化,肅穆莊重。該詩中詩人對這種簡單的生活己相當習(xí)慣并深以為然,倘若你來叩擊我的房門,我仿佛覺得,我甚至不會聽見。
王引串誦讀阿赫瑪托娃的《我見過冰雹之后的原野》、樸勇植誦讀阿赫瑪托娃的《祝酒歌》。點評:詩人的感覺準確獨特,有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她還有其它的一些讓人難忘的詩句,比如"親愛的,我們不過是世界邊緣的靈魂。“沒有人來叩擊我的門扉,只有鏡子夢見鏡子,只有寂靜守衛(wèi)著寂靜。”有人把她稱作是俄羅斯的月亮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華誦讀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生活定會如此》。點評: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他因《日瓦戈醫(yī)生》而成為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卻被政府限制不能領(lǐng)獎。在從眾和媚俗成為時尚的年月里,他拒絕隨世沉浮,始終堅守著獨立的自我個性,保持著難能可貴的主體意識。《生活定會如此》一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詩中多次運用了通感而讓人印象深刻。蠟燭激動不已;霞光砰的一聲;深夜蜷縮著緊貼我們,打著冷戰(zhàn);雨水凍得發(fā)抖等等。
尚穎誦讀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夢》。點評:這首詩,通過一個夢的過程,描述對生命和時間流逝的嘆息。夢也像鐘的回聲,無聲無息。哪怕醒來,隨風狂跑的白樺在天空拉成一排。
劉雨晴誦讀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我的姐妹——叫生活……》。點評:開篇的比喻大膽生動。生活如影隨形,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道理。就像你五月乘火車去卡梅申。(卡梅申是烏克蘭的一個城市,在伏爾加河的下游)從翻看火車時刻表,一直到心也像一扇扇車廂門,敲擊在茫茫的草原之上。生活是一趟漫長的旅行。
吳成誦讀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麻雀山》。點評:正午的麻雀山,草地上沒有人影,池水邊沒有心,松樹林里也沒有神。這樣的正午,何處是你的眼睛?思想深處的小樹林讓人相信,世界向來如此:被濃蔭顧念,被林間空地感染,被我們承擔,仿佛云朵滴落在印花布上。
張紅巖誦讀尼古拉·古米廖夫的《詞語》。點評:尼古拉.古米廖夫,現(xiàn)代主義流派阿克梅派(高峰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阿赫瑪托娃的前夫,也是一個被紅色蘇聯(lián)處決的詩人。他擅于運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寓意奇特而新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詩歌語言簡練,精準別致,清新流暢、鏗鏘有力,極富韻律。那一日,在新造的世界之上,神低垂下自己的面龐,那時他們用詞語止住了太陽,用詞語摧毀了城市。盡管理性的全部色彩,聰明的數(shù)字都可以表達,傳播。唯有詞語能在塵事的煩亂中光彩熠熠,約翰福音就曾告訴我們:詞語,就是上帝。我們不應(yīng)該為詞語設(shè)置任何的疆域和邊界。透過《詞語》一詩,表現(xiàn)了他爭取自由的意志。
白月影誦讀英娜·麗斯年斯卡婭的《沒有甜蜜的忘卻……》。點評:她說,“受傷與疼痛感,使俄羅斯知識分子天生懷有宗教的情懷。英娜的文本顯示出她知識分子氣質(zhì)與擔當精神,她的一生也充滿苦難與痛感。她是自愿退出蘇聯(lián)作協(xié)的作家。荒唐的時代,現(xiàn)實總是聲勢浩大,乃至大自然都無法呈現(xiàn)其真理性的約束,一任荒唐曼延。在這一點上,真理呈現(xiàn)出作為現(xiàn)實中弱勢一方的境況,因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于是,英娜說“不要向圣者請求寬恕,請向犯罪者請求原諒”。
楊郁卉誦讀亞歷山大·庫什涅爾的《九月掄起寬大的掃帚》。點評:亞歷山大·庫什涅爾的詩書寫日常,他像一位不動聲色的觀察家、像一位靜物寫生畫家那樣看待身邊的一切”。他是一位不懈寫作超過半個世紀的老詩人,他繼承了白銀時代的詩歌傳統(tǒng)。這首《九月掄起寬大的掃帚》,寫的冷靜細膩,對季節(jié)的變遷以至心里的變化描述的維肖惟妙。
顧若曦誦讀列昂尼德·阿龍宗的《我接受你,孤苦伶仃……》。點評:列昂尼德·阿龍宗,他6歲起便開始寫詩,生前沒有公開發(fā)表過作品。1970年赴中亞旅行期間自殺身亡。80年代,他的詩選集出版后,才又引起文學(xué)界的重視。被認為是蘇聯(lián)二戰(zhàn)后60年代最杰出的俄羅斯詩人之一,他的作品通常帶有深刻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這首,“我接受你,孤苦伶仃,就像接受離別,關(guān)系破裂,欺侮,如同畸形人肩負重物走在高高的峰頂——這是命運"。詩人是孤獨的,他一邊享受孤獨,一邊對孤獨進行抗爭。于是,“我背叛自己,像對待詛咒,向著不知所措的孤寂”。
武新才誦讀德米特里·索科洛夫的《在春天的肩頭棲息著憂郁的小鳥》。點評:記者出身的詩人有敏銳的洞察力。整首詩以憂郁的小鳥為線索,串聯(lián)起對春天的期待、對困境的無奈、對現(xiàn)實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語言簡潔有力,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按照“天津詩人讀詩會”的答謝慣例,由作家王廣濤給為本次活動提供場地的紅衛(wèi)橋大豐市場部經(jīng)理馬強贈送邢寶玉的國畫作品;由畫家張偉杰為本次活動的點評嘉賓徐家強贈送珠光禪師國畫作品。
隨著讀詩會的緩緩落幕,我們的心靈卻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從俄羅斯文學(xué)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的璀璨星河,每一首詩都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們內(nèi)心的角落,溫暖了這個寒冬歲末。我們在這里,不僅讀懂了詩歌,更讀懂了生活,讀懂了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靈魂。
天津,這座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因為詩歌而更加生動,因為詩意而更加溫暖。每一期的讀詩會,都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是我們在繁忙與喧囂中尋得的一片寧靜之地。在這里,我們共同品味著詩歌的甘醇,共同追尋著心靈的歸宿,共同書寫著屬于我們的詩意篇章。
讓我們帶著這份詩意,繼續(xù)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不論風雨變換,都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詩歌的執(zhí)著,去創(chuàng)造更多屬于我們的美好回憶。讓詩歌之花,在天津這片土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姿,讓詩意生活,成為我們永恒的追求與向往。
附錄:
哲學(xué)博士、上海兆潤市場營銷服務(wù)中心總經(jīng)理楊郁卉代表“天津詩人讀詩會”作總結(jié)發(fā)言: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詩友們:
大家好!非常榮幸在讀詩會結(jié)尾發(fā)言。
首先感謝“天津詩人讀詩會組委會”的各位老師,通過讀詩的形式,以詩會友,把全國各地熱愛詩歌的朋友凝聚在一起,共享詩歌帶來的美好時光。
“天津詩人讀詩會”已經(jīng)舉辦15期了,也是我第三次受邀參加讀詩會,今天和俄羅斯經(jīng)典詩歌邂逅,感受來自不同民族、不同語言和文化下的詩歌魅力。不論生活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對美好的追求也是相通的,而詩歌恰恰是跨越民族和國家彼此交流和共融的橋梁。
同時,衷心感謝每一位到場的朋友,是大家熱情的參與讓本期讀詩會充滿詩意和活力。因為大家這份對詩和遠方的追求,才讓我們和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更好地相處,讓更多人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和“人生值得”。詩歌就像一束光,穿過陰霾,照亮生活。
再次感謝各位老師,期待下一次讀詩會帶來的精神盛宴!同時也祝各位2025新年快樂,詩情滿滿,快意人生!
謝謝!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