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港,遇見屈子
——記臨港端午詩會
“龍舟競渡千年槳,古韻新潮年輕城”,5月31日端午嘉年華,上海浦東南匯新城鎮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國潮盛宴,
臨港二環城市公園南區內端午詩會、龍舟競渡、非遺手作、國潮表演接連亮相。下午4時起,詩人嚴力、程林、海岸、陸漁、舒沖、心堪、崖麗娟、張春華、吳駕、瑞簫等知名詩人組團空降,開啟了臨港端午詩會。嚴力、瑞簫、程林等詩人在艾草清香中吟誦原創詩篇:《在臨港,遇見屈子》、《端午懷古》、《端午心祭》、《端午書簡》、《端午之于詩人的意義》《屈子心》、《端午——悼屈原》、《三閭大夫》、《還給我》、《請拿走》、《吃粽子》、《我是粽子》、《橘紅》等多首詩歌作品讓觀眾靜默聆聽,掌聲如潮。幾位當代詩人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緬懷屈原,紀念端午的佳作。詩會最后,孩子們踴躍上臺朗誦古典詩詞,得到詩人老師的鼓勵和夸贊,文化傳承的暖流在現場悄然流淌。
不同于其他幾個項目的熱鬧,詩歌的分享需要悉心聆聽和認真思考,詩人們帶來的這場詩歌盛宴不僅豐富了臨港端午的節慶氣氛,還體現了詩人對端午這個中國詩歌節的重視。端午祭紀念屈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民間傳統習俗,端午節又被稱為“中國詩人節”——這一稱呼主要源于人們對詩人屈原的紀念。這是中國眾多節慶中唯一與詩人與詩歌相關的節日。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和文學成就,將端午節與詩人聯系在一起,賦予端午這一傳統節日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以表達對屈原以及古往今來眾多已逝的中國優秀詩人的敬意和追思。
在艾草芬芳中傾聽詩歌最深情的回響,今年的端午節,粽香與詩韻共舞,臨港萬人空巷,這場詩歌盛宴和龍舟競渡的吶喊、非遺手作的匠心、國潮表演的精彩交織成這個初夏臨港最鮮活迷人的端午記憶!詩人們和大家一起共同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努力傳承和不斷光大中華民族這一美好的詩歌文化傳統。
本次端午詩會由詩人、詩歌活動策展人瑞簫策劃主持,詩人、畫家嚴力任總顧問。活動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指導;南匯新城鎮人民政府主辦;南匯新城鎮精神文明辦公室、南匯新城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承辦;城投興港集團、港城集團、南匯新城鎮團委、南匯新城鎮婦聯、申港社區、蘆潮港社區、頂科社區、綜合社區、環湖社區、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城市詩歌工作室、上海城市詩人社、上海谷雨詩社共同協辦。(張瑞燕/文)
詩會圖集
從左至右:詩人海岸,程林,崖麗娟,張春華,舒沖,瑞簫,嚴力,心堪,陸漁,吳駕
詩人瑞簫主持臨港端午詩會
詩人嚴力在臨港端午詩會的朗誦
詩人陸漁在臨港端午詩會的朗誦
詩人、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作家心堪(左一)與瑞簫
詩人嚴力(左一)和瑞簫在臨港端午詩會現場
詩人、策劃人瑞簫和小詩人們在一起
附:
臨港端午詩會作品集(詩稿)
一、嚴力
《吃粽子》
去年在紐約
我向幾個美國朋友解釋端午節
屈原是主角兒
粽子是配角兒
從屈原的遭遇
我們談到了各種自殺者的情節
從粽子的造型談到了現代雕塑
從粽皮的清香談到了環境污染
從稻子談到了小麥
談到了兩種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吃著吃著
還真的吃出了往水里跳下去的感覺
湯姆說
在現代強大的物質社會里
堅持某些理念
就有著跳下去之后
必須升起來的感覺
二、程林
《臨港,一座更靠近時代的大港》
這里的候鳥與眾不同
他們不在秋天飛往溫暖的南方
而是早晨從市區成群結隊的涌進產業園
傍晚又退潮似的返回市區
曾經的臨港大道每天大面積擁堵
而且一直堵到臨港當家人的心里
臨,可以是臨近
也可以是降臨
雖然開車三十公里回家不算太遠
但要讓這些候鳥真正降落在臨港
并在這片熱土上,安居樂業
加快實現產城融合是必由之路
也許只有胸懷大海的臨港人
才會將556萬平方米的蘆潮湖
命名為仿佛一滴水的滴水湖
也許只有搶抓機遇的臨港人
才會跑出“特斯拉”從簽約拿地到破土動工
僅用不到半年時間的上海速度
也許只有奮發有為的臨港人
才會實現中船、西門子、商飛、上海汽車
世界名企燦若星辰的聚集
才會實現航空、船舶、汽車、信息
全產業鏈智造的落地生根
也許只有創造夢想之城的臨港人
才會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人才大廈
一塊塊綠地公園,一片片超級Shopping mall
澆灌成一棵棵招凰引鳳的梧桐樹
臨港,翻遍歷史
其實只是臨海
但今天,臨港比任何時候
都更有機遇和能力打造世界自由貿易港
都更靠近邁向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大港
三、舒沖
《我只想知道喪鐘為誰而鳴》
火炬的灰燼還未徹底熄滅
導彈早就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變裝皇后的九彩顏色
怎么也無法攔截
來自全角度擊穿謊話撕碎協議的槍炮
此起彼伏
玫瑰人生,注定只能復活在你夢囈的香頌里
流彈和謠言
從四面八方投向南北兩極
環球從來不曾只此涼熱
不休不止的飛行檢查
無差別性別激戰
第一和倒數第一塊金牌果然花落東西
匍匐在左岸堡壘后面響起
從哼鳴到嘶吼的馬賽曲
我不想知道敲鐘小丑的面具是何種材料
我還是只想知道喪鐘為誰而鳴
四、陸漁
《請拿走》
請拿走
我私自發明的一點點自由
要拿,就全部拿走
你的假客氣,讓我擔憂
遠不如你的野蠻真實
沒了尊嚴的我
一下子輕松了許多
請拿走
我的身體,這未來的尸體
早在青春期就被沒收了靈魂
器官們大塊吃肉,拼命喝酒
腳步歡快,精神飽滿
正是你要的好皮囊
請拿走
我的白日夢,和我不停追逐的地平線
這些虛幻的東西
忽悠了我大半輩子
就像你一直說的:到頭來,
吃盡了苦頭
請拿走
我所有不切實際的念頭
白云飛過的影子
小河流淌的聲音
以及我妄圖留下的愛
和愛的子子孫孫
甚至記憶,也請一并拿走
這樣,我就徹底干凈了
2023.7.2
五、張春華
《詩與詞的邊界》
你 從檖木取火開始
注入狂野和洛神的水袖慢舞
你以醉酒的方式舉杯邀月
你淚灑江水 上下而求索
當然 你也穿戴正齊
進入過帝王經典
有時你陷入渾濁
迷茫著看日月星辰 白云飛渡
看奔騰之海 世紀鯨落
看銀河的長臀 太陽的耀斑
看海王星的冰凌 月面撞擊
我長嘆 我這母語的書寫
我這詩與詞的邊界在哪里
我曾在廣陵散的弦音中尋找
也曾在漢長城上 回望
故鄉的那一輪明月里尋找
我開始用閃電的光速
鏈接你的橫豎撇捺
開始用脈動的超導體 搭建你
金壁飛煌的寶蓋和走邊 爾后
你將潛入光與粒子的語言內部
刺穿黑洞的吸盤 跨越宇宙墻
讓我母語的詩與詞 重現
世間萬物 嶄新的氣息
六、心堪
《端午書簡》
當艾草斜插門扉時間
銹跡斑斑的歷史再次被擦亮
菖蒲懸成綠色的劍
挑開五月潮濕的帳幔
粽葉折疊成古老的船
載著糯米的心事
沉入江底
打撈起被歲月浸泡的楚辭
龍舟劈開浪的褶皺
號子震碎水中的云影
鼓點叩擊著河床
像屈子的吶喊
在天地間回旋
雄黃酒暈開落日
影子里站著兩個世界
一個在竹簡上凝固
一個在血脈里奔騰
而手腕上的五彩繩
系住時光的谷穗
任江水滔滔
仍然牽著永恒的一瞬萬年
20250521 上海
七、海岸
《端午之于詩人的意義》
大凡河流皆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汩羅江可溯中華詩歌之源
曾經相約湘情楚韻,行走于屈子行吟地
端午源頭,一探詩歌原鄉千古風流
屈子祠,朝謁詩祖,焚香膜拜
屈子園搭詩歌晚會,誦讀辭章
屈子書畫院觀水墨,品楚辭吟唱
賞湖南花鼓戲,聽民俗風情故事
飲馬塘邊,香草美人地
一個不屈的靈魂行吟在江畔
《離騷》《九歌》《天問》不朽詩篇
千百年來照亮天下詩人的遠方
離騷者,猶離憂也!
誰能解開屈原的苦難死結?
屈子投江自盡后,詩人離殤成典
悲傷的故事,來得總是猝不及防
他的絕望有多深,他的苦難有多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他的終極答案不在沉江何往
在于苦難的另一出路——人格的完美
他以遺世獨立的品德勝過了苦難
結出了光耀千古的文化碩果
此刻,龍舟競渡,粽子一卒當先
千百年哀思,一一沉入滴水湖深處
今日臨江新城端午嘉年華
說不盡滴水湖畔粽香與詩韻的風情
八、崖麗娟
《端午——悼屈原》
縱身一躍汨羅江,你從此讓
古今詩人平添許多悲戚與憂傷
遠方,可能就是一條湍急的河流
生命的絕響,也難成就
一生的理想。端午
緬懷,長歌當哭
《離騷》《九歌》《天問》,詩魂求索
路何其之漫長,詩篇連同
艾草的熏香,撞擊中華大地胸膛
君臣人神,龍舟劃過幾千年
后浪,追逐著前浪
滔滔江水奔騰家國情懷
煮沸楚佞讒言,沮喪、不屈、抗爭
如同端午粽子包裹著各種滋味
這一天,詩人的酸甜苦辣
念及成殤。扎艾草、敲鼓點
寂寥或鏗鏘,舉國上下
因三閭大夫
而悲傷
九、吳駕
《三閭大夫》
我知道菖蒲還流放在端午
端午會有雨,從心里滴落
《離騷》依舊在每一條河里,引龍舟競渡
還有香粽和艾葉
淚水和雨水總是交織在一起發出《天問》
我想起你投江時掀起的波瀾
想起你和《漁父》的對話
想起你的高潔和天真
你留下的《楚辭》
長出了香草美人。《橘頌》氤氳
兩千多年,上下求索的路上
還有奸佞的污漬
那杯《大招》里你心愛的清酒
總洗不凈你的冤屈啊
《山鬼》不散
十、瑞簫
《李白參加的雅集》
一個踉蹌
李白醉倒在哲學所周末黃昏的沙發堆里
對面還坐著
來自遙遠的墨西哥城的女詩人
她用黑色的西班牙語狂熱地愛著他的白眉須
層層高樓的峽谷里
刷出陣陣春雨的節奏
上海周末
海波低首在辦公桌前撥弄著他的古琴
宏聲開始高聲吟誦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后來
他真的隨著李白云游去了
日升月落
如今
海波依舊在彈著
宏聲癡愛的那曲《酒狂》
只是無人再吟唱那首《關山月》
每當周末夜晚
當我推開家里的陽臺門
就會看見深夜的藍天白云
魔都的一輪白月亮
真的從高樓的罅隙中爬出來了
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