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均《草原一世情》讀者分享會在新啟蒙書店舉行
——在夏至的風里,聞到草原的清香
一部書,一世情,一場跨越半世紀的草原回聲
夏至的北京,熱浪初顯。新啟蒙書店內卻似有清風徐來,帶著青草與奶茶的醇香。2025年6月21日,由作家網、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北京市大眾讀書會主辦,東方巨名(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方銘遠(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新啟蒙書店承辦的余均紀實性散文集《草原一世情》讀者分享會,如同一場精神“那達慕”,將遼闊草原的清爽帶到了城市中央。
本書作者余均、《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王謹、作家網總編輯趙智、中國畜牧獸醫報社社長,總編輯流波、著名表演藝術家畢彥君、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原所長謝小慶;中國貿促會前工會主席李大方、中國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三級編審張世林、本書策劃編輯張俊霞以及東方巨名(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方銘遠(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出席本場活動。
一部書,一世情,草原的回響穿透時光
這部由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推出的紀實散文集,是余均先生濃縮了半個多世紀草原情撰寫的“草原情書”。正如趙智總編輯所說:“這部書通過對草原的真情回望,讓人們有了要走進草原的沖動,有了要了解草原的意愿。走進草原,講述草原,恰恰是余均先生這本書的魅力所在。”書中不僅記錄了他作為漢族知識青年在內蒙古草原插隊十年的青春印記,更綿延出此后半個多世紀與草原血脈相連的深情故事。放羊、馴馬、打井、走場、拉鹽……這些逐漸消逝的原生態游牧圖景,被他細膩的筆觸永久定格。
從音樂到文字,一位出版家的雙重使命
這位深情書寫草原的作家,首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音樂出版人。當趙智總編輯在致辭中細數余均先生的音樂貢獻時,引起在場讀者的共鳴。余均先生在學苑音像出版社工作期間,主持出版發行了1000多首蒙古族歌曲,創造性地將《蒙古人》《吉祥三寶》《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等眾多蒙語經典歌曲譯配成漢語,讓草原旋律響徹大江南北。“音樂與文字,成為他傳播草原文化的雙翼。”
穿越時空長廊,守護珍貴文化記憶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王謹先生表示,讀余均先生的書讓他仿佛穿越時光長廊,他高度贊賞余均先生對草原文化的深情回望與文化思考,認為這部作品不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守護這份珍貴的草原文化記憶是這本書的重要意義。謝小慶博士更動情指出:“這本書的價值,在于它搶救性地保存了一種瀕臨消失的游牧文明記憶。
雙向奔赴的愛,最動人的讀者回聲
在活動現場,新世界出版社編審張世林先生感慨,書中提到多年前作者初到草原時,草原人民給予來自城里的年輕孩子們的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在后來的半個多世紀,對草原的一次又一次深情反哺。“因為有這樣的深厚情誼,草原不僅僅是一個地域,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草原人民的質樸、純真在書中具象了,讓我們看到了粗獷民族的溫柔內在。
帶一本書去草原,讓文化在行走中延續
著名表演藝術家畢彥君先生與作者相熟相知多年,也在現場分享了他的感悟:草原文化是一種充滿生命力與創造力的文化形態,草原文化能夠激發人們的內心情感與創造力,為文學藝術提供無盡的靈感與源泉。
現場的讀者們與余均先生互動交流,分享會熱烈異常。大家紛紛表示,透過書中真情實感的文字描述,看到書中記載的真情實景,想要去草原看看那些真實淳樸的草原人民,想要去看看草原那遼闊壯美的碧野藍天。正如《中國畜牧獸醫報》社長流波所言,帶一本書去草原,讓文化在行走中延續,感受天高地闊的無垠,感受馳騁邊牧的豪爽。
帶一本書去草原,草原一路行,《草原一世情》
活動最后,《為內蒙古喝彩》的作詞者孫義勇為讀者帶來了一首原汁原味、情真意切的《為內蒙古喝彩》,為當天的讀者分享會畫上了休止符。但《草原一世情》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當更多讀者懷揣它走向草原,一段段跨越民族與地域的文化傳承,在廣袤天地間又將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供稿: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
攝影: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