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太平洋的風
——上海城市詩人社《城市詩人2023》分享會舉辦
2025年8月14日晚,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系列活動之一“迎向太平洋的風——上海城市詩人社《城市詩人2023》分享會”于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主辦?!队蛱窖蟮娘L——城市詩人2023》主編、上海市黃浦區文化館館長高雯珺,《迎向太平洋的風——城市詩人2023》執行主編及詩人、詩歌活動策展人瑞簫(張瑞燕),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四平,上?!秳趧訄蟆犯笨庉?、上海城市詩人社創始人梁志偉,《中外筆會國際詩文選》主編程庸,上海詩人、作家和藝術家舒沖,以及二十多位活躍于當代詩壇的詩人蒞臨現場。
這部堅持城市題材、城市品質、城市風格的詩歌創作合集,以獨特的城市視角、豐厚的詩性語言與先鋒的精神內核,呈現了一場關于現代都市生活的詩意對話,為讀者帶來了多層次的審美體驗。詩集主編高雯珺、執行主編瑞簫同楊四平、梁志偉、程庸、舒沖等詩壇名家齊聚,圍繞城市詩歌的現代性探索展開深度對話,引發了分享會現場詩歌愛好者的熱烈討論和深度共鳴。
一、主創之聲:詩歌與城市的共生關系
《迎向太平洋的風——城市詩人2023》主編、上海市黃浦區文化館館長高雯珺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闡述了詩歌在城市精神塑造中的獨特價值。高雯珺指出,這部詩集是上海城市文化生態的重要成果,體現了詩人對都市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考。上海市黃浦區文化館作為上海城市詩人社的主辦單位,緊緊圍繞服務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和滿足社會公眾日趨多元化的文化生活需求,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實現,突出專業性、指導性,詩集及圍繞城市詩歌的相關活動即為其藝術創作和群文活動的優秀成果之一。
《迎向太平洋的風——城市詩人2023》執行主編及詩人、詩歌活動策展人瑞簫分享了詩集的策劃理念。詩集主要遴選中國各地的優秀都市詩,同時關注域外華語都市詩歌的創作,是上海城市詩人社的創作合集,所收錄詩作大多取材于城市生活,詩歌的格調、韻律、用語等形式元素與現代城市生活的節奏和色調相吻合。全書收錄一百多位詩人的經典及最新詩作,主要展現紛繁復雜、瞬息萬變、跌宕起伏的城市生活,重點突出上海這座現代化都市的多元化風貌。詩作堅持“實驗、守正、出新”的宗旨和“開放”的表達,既立足本土又具有國際化視野,為上海這座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留下時代的剪影。
二、專家點睛:城市詩歌的使命與突破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四平從學理層面提煉詩集的現代性基因,表明流動性與國際性這兩重維度是詩集重要的現代性指標。他指出詩集中的詩歌不僅刻畫了上海的光影與悲歡,更通過符號背后的情感邏輯,展現了當代中國城市的普遍經驗。它已超越地域選集,成為具有經典意義的時代文本。同時,楊四平提倡多元合作,以助推太平洋的風載著上海詩歌吹向整個世界。
上?!秳趧訄蟆犯笨庉?、上海城市詩人社創始人梁志偉以“上海解放后城市詩社最佳成果”高度評價詩集。他認為中國新詩歷經百年歷程,而黃浦區文化館詩歌組堅守其中四十年,產出的這部作品集凝聚詩人日常經驗的詩意表達,是城市精神的文化結晶。
《中外筆會國際詩文選》主編程庸談及城市詩歌的現代困境,從跨文化的視角剖析中國近現代城市詩歌受到的西方現代派影響。在工業文明催生的焦慮感、分裂感成為近現代城市詩歌核心議題的語境下,面對“寫詩何為”的困惑,程庸也提出了耐人尋味的動人見解:“詩歌是人生的精神拐杖?!币苍S百年來能被銘記的詩人寥寥,但每個創作者完成自我精神的救贖便是成功——當一首詩被家人珍視,詩人的使命已然達成。
上海詩人、作家和藝術家舒沖則為當代詩人冠以“城市捕風者”的稱號。在舒沖看來,太平洋的風不僅是地理標簽,更是精神隱喻,它象征著開放包容的生命力,帶來了工業文化浪潮,也吹拂著人們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末梢,催生出那些在鋼筋叢林縫隙間頑強生長的詩句。這本詩集所記載的不只局限于個體,還折射出城市在時代浪潮中的脈動、溫度、光芒。當代詩人在城市中游蕩,敏銳地捕捉著地鐵轉瞬即逝的剪影,在咖啡館打撈失落的鄉愁,賦予城市以詩意的回響。舒沖強調詩歌在信息爆炸時代的獨特價值,認為詩歌是抵抗同質化的鑰匙。
三、詩意延續:從文本共鳴到傳播回響
專家對談結束后,高雯珺和瑞簫、程林、澗鳴(肖建民)、心堪、海上大蝦(朱吉林)、甘美珍、丁少國、樓如岳、陳曦浩、小航(曹小航)、海客(蔡兆良)、管龍根、王曉云、程庸、裘新民、舒沖、水曉得、蔣作權、春天、梁志偉、朱德平、天涯種夢(簫鳴)、惠子、羽菡、千夜、吳駕等26位詩人舉行了別出心裁的詩歌朗誦會。朗誦會上,詩人們依次登臺,將紙頁間的文字化作有聲的韻律。有的詩人起初只是輕聲吟誦,情到深處便抑揚頓挫,竟至放聲歌唱,真正詮釋了何謂詩、何謂歌、何謂詩歌;有的詩人則深深沉浸于字里行間的往昔歲月,聲音漸次哽咽。更令人動容的是,幾位老詩人雖已步履蹣跚,卻依然堅持到場。他們捧起自己的詩卷,用飽經滄桑卻依然溫潤的聲音,一字一句地分享著沉淀一生的感悟與詩情,與臺下年輕的讀者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這一刻,詩歌不僅是文字,更是鮮活的生命體驗。
最后,瑞簫分享了詩集國際傳播的最新進展,2025年4月的紐約法拉盛詩歌節上,本書已入駐法拉盛圖書館,真正踐行了“迎向太平洋的風”的初心。活動尾聲的簽售環節,讀者持詩集排起長隊,與詩人進行面對面交流。
《迎向太平洋的風——城市詩人2023》書封上的詩句“一次次跳躍/浪花——/濺成太平洋上星光”,“每一個迎風流淚的人啊/我愛你們”,“我什么也沒有/只剩下詩句/整個下午/以詞語對決這個城市”,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其藝術特色,即格調韻律的形式美、詩人奔放的情感與城市生活的節奏相融合,表現為一種兼容并蓄、熱烈誠摯的海派文化特色。這種詩性的表達,既為上海都市文化記憶增添了厚重注腳,也為全球城市化進程中的精神難題提供了獨屬于詩人的回答。正如與會者所言:“當詩句標定靈魂的坐標,城市便不再是冰冷的迷宮?!边@句評論本身也構成詩意的閉環——當詩意的風迎向太平洋,當都市的星光點亮每個迷途之人的坐標,每個觀看者的心靈都會受到撫摩,震顫出生命的回響。(供稿人:朱虹 張曉雨 包純睿 )
來源:中國網
http://hs.china.com.cn/2025-08/20/content_4320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