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學會雙扶工委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詩詞書法特輯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作品選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紀念抗戰勝利、緬懷抗戰英烈、弘揚抗戰精神、實現民族復興,根據中華詩詞學會的相關文件要求,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簡稱“雙扶工委”)特發布詩詞書法特輯。旨在引導廣大詩書人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傳承紅色基因,做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特邀作品
?呂鳳鼎
1946年生于安徽省鳳臺縣。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外辦原副主任,前駐尼日利亞、瑞典大使。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名譽顧問。
鷓鴣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八十年前九月三,賞心鼓樂鬧翻天。乞降寇盜終垂首,得勝河山盡笑顏。
時易逝,夢須圓,振興大任莫辭肩。而今虎去狼猶在,須防盧溝火復燃!
?王丹
1963年生于錦州,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碣石印社社長,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名譽顧問。
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
已散硝煙八十年,猶聞義勇震云天。
旌旗早染英雄色,還我河山鐵石堅!
?蘇海強
資深媒體人,獨立文化學者,深圳報業集團書畫院院長,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顧問。
詣騰沖烈士陵園娃娃兵墓見有人祭以糖果
盧溝烽火起蒼黃,曉月清光對刃霜。
家國恨深催壯士,雨風聲疾醒兒郎。
慈親長墮江河淚,稚子憐堆血肉墻。
我到墳前遲一酹,為君三拜奉餳糖。
?江嵐
聽雨樓主,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論專業碩士,在《詩刊》、《中華辭賦》從事詩詞編輯工作,書法系自學,不成規矩。
緬懷趙一曼烈士
有兒不忍死,為國恥偷生。
百字遺書在,千秋慈母情。
?吳震啟
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吳震啟藝術專項基金管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詩刊》子曰詩社顧問。原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國文聯機關黨委常委,中國書協黨總支書記、辦公室主任、展覽部主任、楷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五、六屆理事等。
抗戰三章
其一
天邊曉月幽,釁起自盧溝①。
寇騎蹄聲驟,城垣彈雨稠。
軍民同赴難,血火共焚仇。
浩氣沖霄漢,危亡系此秋。
其二
神州赴國殤,眾志濟危亡。
曠野埋忠骨,寒林礪鐵腸。
千村傳畫角②,萬巷筑金湯。
寸土皆凝血,紅旗映日揚。
其三
凱奏歡聲沸,山河漸煥新。
瘡痍憑手葺,正義待何伸?
聚力圓邦夢,揚帆破霧塵。
今朝風正好,國運喜逢春。
注:
1、釁起:“釁” 指爭端、禍端,挑釁。
2、畫角:古代軍中樂器,繪有彩紋,代指號角。
?陳曰德
別署觀齋。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量子場論與粒子物理,現為福建理工大學研究員。自幼研習書法、篆刻、詩詞,現為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展覽,詩詞作品發表于《詩刊》等專業雜志。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百戰硝煙十四秋,山河血史在心頭。
金戈鐵馬中流處,浩氣長存蕩九州。
?張紫薇
齋號納云堂,工科博士后。先后受業于梁學愛、閻梓昭、姜秀真、吳震啟諸師。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會員。著有個人詩集《納云堂詩稿》,獲《詩刊》社2023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青年詩詞獎。
金錯刀·成本華①
戰火烈,炮煙飛,沖鋒殲敵護城危。酷刑豈折錚錚骨,寒鐐焉低凜凜眉。
雙臂抱,寸心歸,從容一笑山河悲。春風解此年年駐,為祭英靈萬里暉。
注:
1、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和縣人民奮起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最終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被捕后歷經酷刑,被處決前面露微笑,被稱為“最美抗日女兵”,犧牲時年僅24歲。
參展作品
(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王昱涵
2011年9月生,齋號玉壺軒,首師大附中七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書法7年,學習詩詞1.5年。曾在“聲動人心·世界讀書日”活動中朗誦原創詩詞,詩詞曾發表于《中華辭賦》。
秋風清·抗日
烽煙生,烽火明。冷水獻年少①,狼牙埋烈英②。燎原星火民心振,赤旗漫卷傳忠情。
注:
1、指八女投江,東北抗聯八女戰士彈盡援絕,挽臂投江殉國,寧死不屈。
2、指狼牙山五壯士,八路軍五戰士誘敵至崖,彈盡跳崖。
?孔昤珩
齋號清石山館,生于2012年11月。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2.5年,曾在“聲動人心·世界讀書日”活動中朗誦原創詩詞,詩詞曾發表于《中華辭賦》。
西安事變
江山半壁國門破,千里烽煙裹黑沙。
刀影三分明古邑,忠心二顆震天涯①。
暫拋內亂同臨敵,還顧外仇共護家。
終見旌旗卷秋色,血銘穹幕作紅霞。
注:
1、“忠心二顆”指張學良、楊虎城二人。
?劉孜恬
2012年12月生,齋號勝春齋。北京市通州區第四中學一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1.5年。
甘州曲·淞滬血戰
攥槍貞毅守蒼山。聯手戰,火炎翻。破倭寇夢盡騰歡。碧血暖清泉。懷八百①,氣魄震云天。
注:
1、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與日本侵略者在此進行了長達四晝夜的激烈攻防戰。
?劉禹希
2012年7月生,齋號逢詩堂,北大附石7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書法四年,詩詞半年。曾獲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比賽全國一等獎,“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全國三等獎、北京市一等獎,“蘭亭杯”北京市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二等獎。詩詞作品曾發表于《中華辭賦》。
觀《南京照相館》有感
亂世浮萍女,初迷蝶夢輕①。
附倭求茍活,忍淚偽承平。
血濺親和照②,心焚叛賊名③。
一朝醒國恨,膠片揭屠城④。
注:
1、 蝶夢:演員胡蝶是電影中林毓秀的偶像。
2 、親和照:指日軍讓老百姓裝成親和的樣子拍成的照片。
3 、叛賊名:林毓秀的情夫當了日軍的翻譯官,因此林毓秀被世人認定為叛徒。
4、 揭屠城:在電影的最后,林毓秀最終將照片帶出了南京城,照片成為了揭露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孫娜
1993年生于宿州蕭縣,齋號吟竹齋,現為高中數學老師。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1.5年,詩詞作品曾發表于《中華辭賦》。
詠趙一曼
朱顏懷壯志,熱血守東疆。
兩獄縱豪氣,三秋寄俠腸①。
時危書尺素②,誓死保封章。
磊磊英雄骨,斑斑青史墻。
注:
1、趙一曼在東北地區抗日斗爭過程中,兩次被捕,經歷了長達9個月的折磨。
2、趙一曼在就義前給兒子寫了一封家書,信的結尾鏗鏘有力:“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是遺愿,也是對兒子繼承愛國精神的期許。
?何衛林
齋號憫粟廬,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雙扶學員,學習書法、詩詞一年兩個月。曾在《中華辭賦》雜志發表詩詞作品。
南京照相館
菲林方寸短,影記歲幽幽。
卅萬冤魂散,千張鐵證留①。
此生情永慟,幾代淚長流。
日轉山河煥,國強家不憂。
注:
1、電影《南京照相館》男主人公的原型羅瑾在為日軍軍官沖洗膠卷時,冒著生命危險加洗了30多張日軍拍攝的屠殺、侮辱和搶劫中國平民的暴行照片,之后他從中選出 16 張,裝訂成一本小相冊。詩中之所以說千張,是因為當時除了羅瑾,國際友人約翰?馬吉等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用照相機秘密拍攝下大量日軍屠殺暴行影像。
?沙默
2005年9月生,首都師范大學一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書法兩年,學習詩詞三年。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盧溝月照血沙漿,殘壘斷旌訴此殤。
忠骨有魂凝作玉,云開金闕煥丹陽。
?張蘇月
1996年9月生,齋號千澄廬,碩士,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3年。詩詞曾發表于《中華辭賦》。
破陣子·百團大戰
暑夜銀龍蟄伏①,刀尖靜待奇攻。只聽信號彈炸響,怒吼聲聲震遠空,紅旗萬丈雄。
絕壁征衣浸血,平原雷鼓沖鋒。將帥連宵躬戰斗,兒女終身盡國忠,軍民四海同。
注:
1、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冒雨通過山谷河流,避開日軍外圍據點,直接埋伏到正太路兩側,當晚向正太路全線突然發起攻擊,奇襲成功。
?張秋雨
齋號來月齋,畢業于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1.5年,曾在《中華辭賦》發表詩詞。
夜騎經四行倉庫
燈明笑語揚,行至月凝霜。
血鑄雄關固,旗揮盛世長。
?陳弈嘉
2017年7月生,海淀中關村三小二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三個月。
和平萬歲
?邵涵玉
2007年生,齋號聽松別館。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省書法家協會聯合培養的書法專業學生,雙扶學員,學習詩詞書法1.5年。曾在《中華辭賦》雜志發表詩詞作品。
詠楊靖宇將軍
林海雪寒沒膝深,寒松鐵骨立嶙峋。
勁風難折凌云志,戍火連天十四春①。
注:
1、十四春指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開始到最后取得勝利經歷了14年的時間。
?昌子琦
2016年12月生,齋號致遠齋,景風小學二年級學生,雙扶學員,金帆舞蹈團成員,學習詩詞書法一個月。
山河載史
?易簡
易簡軒主,1990年出生,雙扶學員,學習書法詩詞8個月。曾于《中華辭賦》發表詩詞。
冬夜行軍
破襖裹霜骨,翻山踏雪蹄。
融冰披赤膽,烈焰舉旌霓。
?鄭迪
2001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習竹笛17年,雙扶學員,學習書法詩詞4個月。任中華詩詞學會詩書人才扶持工作委員會編輯部副主編。曾參加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獲上海音樂學院最高榮譽“蕭友梅校長獎”。
拉貝日記
慧眸擎炬護危城,廿萬遺黎得再生①。
血浸千行凝鐵證②,秦淮永夜映君名。
注:
1、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國際友人共同拯救了約25萬中國人的生命。
2、約翰·拉貝撰寫的《拉貝日記》詳細記載了南京大屠殺中日軍的暴行和安全區的救援工作,成為東京審判的關鍵證據。
?孟令鐸
2015年9月生,齋號鵬九閣。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雙橋校區三年級學生,雙扶學員,學習書法、詩詞一年八個月。曾參加“聲動人心·世界讀書日”朗誦活動,并在《中華辭賦》雜志發表詩詞作品。
勿忘南京大屠殺
火光焚野難城邊,冰裂尸橫淚向天。
英烈丹心傾岱岳,我承赤膽衛和平。
?韓春芳
齋號映荷齋,雙扶學員,學習書法詩詞一年五個月,曾在《中華辭賦》雜志發表詩詞作品。
臺兒莊大捷
烽煙蔽日陣云危,碧血凝川鑄鐵碑。
忠骨千秋藏劍氣,英魂永夜化星垂。
作品賞析
今朝風正好,筆墨正逢春
譚亦簫
八十年風雨兼程,山河早已換了人間,而那段烽火歲月的記憶,仍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雙扶工委組織的此次專題,以詩詞為魂、書法為骨,在筆墨流轉間搭建起穿越時空的精神長廊——既是對“不忘歷史”的莊嚴承諾,亦是借文藝傳承筑牢文化根脈,讓我們在筆墨相親中,將愛國情懷與民族風骨代代相傳。
這場跨越代際的文化盛宴,恰如一幅流動的丹青長卷。呂鳳鼎、吳震啟、王丹、蘇海強、江嵐先生這樣的詩書名家揮毫如椽,筆鋒里藏著歲月沉淀的厚重;陳曰德、張紫薇這樣的中青年才俊以墨為舟,在傳統與創新間開辟新境。更有稚童陳弈嘉、昌子琦、孟令鐸、劉孜恬、孔昤珩以嫩筆書丹心,少年王昱涵、劉禹希以行書訴赤誠,青年沙默、邵涵玉以才情續文脈;鄭迪的心音似笛、如泣如訴,與何衛林、韓春芳、易簡、張秋雨、孫娜、張蘇月這樣的上班族筆墨相映成趣。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身影在宣紙前交匯,讓詩詞書法不再是案頭清供,而成了全民共赴的精神之約。
詩詞里,是可觸可感的歷史溫度。呂鳳鼎《鷓鴣天》以“須防盧溝火復燃”警鐘長鳴;王丹“旌旗早染英雄色”如金石擲地;吳震啟《抗戰三章》以“釁起自盧溝”、“血火共焚仇”等句再現血火歲月;何衛林《南京照相館》以“卅萬冤魂散,千張鐵證留”將鏡頭對準歷史傷痕;韓春芳“碧血凝川鑄鐵碑”刻出臺兒莊的壯烈豐碑;孫娜詠趙一曼“兩獄縱豪氣,三秋寄俠腸”重塑巾幗英姿;易簡《冬夜行軍》用“融冰披赤膽”勾勒行軍艱險;邵涵玉贊楊靖宇“勁風難折凌云志”,林海雪原中挺立民族脊梁;鄭迪《拉貝日記》以“慧眸擎炬護危城”聚焦人道主義光輝;孟令鐸“英烈丹心傾岱岳”承續衛國之志;而陳弈嘉稚筆所書“和平萬歲”,則以最純真的四字,寄托對安寧的深切祈愿。
書法中,是情感具象的藝術表達。蘇海強隸書凝重,“慈親長墮江河淚”句,波磔間似含血淚滄桑;江嵐行楷清剛,《緬懷趙一曼烈士》“有兒不忍死”筆致斂抑而情深;陳曰德篆書古拙,承載“金戈鐵馬中流處”的厚重歷史;張紫薇行書流美,寫成本華“從容一笑山河悲”,筆勢如刃鋒暗藏;張秋雨“血鑄雄關固”以緊結結體寫歷史之固;張蘇月“紅旗萬丈雄”顏體楷書雄健;沙默隸書凝重,“忠骨有魂凝作玉”勁鍵有力;王昱涵行書“燎原星火民心振”筆意初顯崢嶸;劉禹希“膠片揭屠城”提按頓挫皆具張力;孔昤珩“忠心二顆震天涯”以顏體之正,彰義士之誠;劉孜恬“碧血暖清泉”點畫含悲慨;昌子琦所書“山河載史”稚拙而氣象宏闊。筆墨濃淡間,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精神的接力——在創作中讀懂家國大義,讓正確的三觀在墨香中悄然扎根。
詩與書的相遇,是傳統與精神的共鳴。當不同代際的手共同握住毛筆,當稚嫩與蒼勁的筆跡在于宣紙上相映,我們便在筆墨相親中,讓抗戰精神有了新的注腳,讓文化自信有了鮮活的模樣。這或許正是紀念的深意:以詩墨為媒,讓歷史的光芒照亮前路,讓民族的風骨永遠傳承不息。
END
文字編輯:吟竹客 龍城人
圖片編輯:韓春芳
排版:吟竹客
校對:易簡 邵涵玉
賞析:譚亦簫
審定:龍城人
來源:雙扶工委 詩書人才扶持
https://mp.weixin.qq.com/s/ap3ya8yrBjonGvi7s652Zg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